退伍不褪色,兖矿集团7000多名退伍军人扎根在一线
兵秀才、土专家,他们展别样风采
2019年08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身边·看点
B04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编辑:陈鸿儒 组版:曾彦红 校对:李岩松
  “兵秀才”、“土专家”
扎根一线干事创业

  “让兖矿保安公司,成为退伍军人之家。”兖矿保安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于峰说,保安服务对人员素质有着较高要求,组建由退伍军人为核心的队伍是最佳选择。
  成立于2014年的兖矿保安公司,现有职工1000多人,其中复退军人占到30%,党员中的复退军人占到了50%。“拥军优属是兖矿集团的优良传统,兖矿的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一直努力走在省属企业前列。”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说。在市场化背景下,退伍回到地方,面临着不小竞争。如何让优秀退伍军人留得住、有发展,兖矿集团专门制定了培养计划,为退伍军人开通上升渠道。
  比如,兖矿保安公司一方面鼓励退伍军人们到党校、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定向选送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优秀退伍军人到消防、技防、保安等专业机构培训。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组织教官定期授课,通过针对性业务技术培训,解决他们的岗位适应问题。
  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激发了退伍军人干事创业,奉献企业的热情。退伍军人刘华东,现任保安公司三大队副大队长。2015年3月,兖矿保安公司承接第一个驻外安保项目,刘华东和同为退伍军人的杨福合主动请缨,带领24名退伍军人去往内蒙古石拉乌素煤矿,为保安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第一步,凭着过硬素质圆满完成安保任务。今年5月,刘华东又临危受命,远赴广东佛山驻点开展安保工作。
  像刘华东一样,目前已有11名退伍军人走上了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35名退伍军人被提拔为副中队长以上职务。而随着退伍军人培养计划的推进,现在兖矿的退伍军人逐渐成为消防维修、安保服务、火车押运、技防安装等业务的“土专家”“兵秀才”。
听到哨声心归军营
他们永保一颗初心

  兖矿救护大队成立于1991年,355名职工,退伍军人就有95名。建队以来,他们成功处理冒顶、透水、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事故182起,抢救遇险人员和搜救遇难人员586人,实现连续安全救援无事故。
  “因为当过兵,冲锋在前是来自生命深处的使命感。”兖矿救护大队直属三中队队长毛保忠说,不论日常训练还是在救援一线,他都时刻准备着。
  曾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的铁血战士齐高连,现任东滩矿综采一区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从一名学徒工到技术骨干、班长、副区长、区长、党支部书记,把采煤各个工种几乎干了个遍,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在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汗水,有我并肩作战的兄弟姊妹,等退休后,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永远都是一名采煤工。”如今,齐高连依然奔波在矿井一线。
  “我们退伍军人的初心已经融入血液中,我们坚信我们永远会保持一颗初心。”42岁的杨翠曾经是一位女兵,现在是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幼儿园园长。在她的带领下,这家幼儿园已成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有一次,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带了个哨子突然吹响,当时我愣了半天。”杨翠说,虽然退伍已经20年,但是听到嘹亮的军歌声、军号声,哪怕是哨子声,还是会条件反射地立正,这种苦入骨子里的反应,也许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
  首届“感动兖矿”十大人物王开清、集团“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朱培旭……现如今在兖矿,退伍军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在不同岗位,铸就别样风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徐天宝 吴玉华 记者 于伟

  “不在军营,我们依然是个兵”,这是兖矿退伍军人常说的一句话。在兖矿,有7000多名退伍军人分布在各个岗位,成为与企业共成长的红色力量。在这里,通过企业的退伍军人成长机制,他们还有了“土专家”、“兵秀才”等身份。“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带您走进这些依然最可爱的人,感受他们“退伍不褪色”的本色情怀。

  兖矿救护大队中,退伍军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兖矿保安公司开展的军事化训练中,退伍军人驾轻就熟。
喻屯镇退伍军人张永强回乡创业,两次失败后不服输 创业有成,他至今感谢部队生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李金山 孙才

  跑过销售、养过鸡鸭,退伍后的张勇强回到喻屯家中,立志有所作为。两次创业失败,张勇强没有灰心,借钱买来5头母猪精心饲养。时常关注行业信息的他,在2015年底抓住机遇,500头生猪以每斤9.6元的价格销售一空,从此站稳脚跟。如今,张勇强的生猪场内,存栏量已超千余头。

  部队练就不服输性格
退伍后回乡创业有成

  2005年,22岁的张勇强结束5年部队生活,回到家乡喻屯镇张官屯村。“一定要有所作为。”张勇强暗自立誓。但自己既没资金,又没背景,到底干点什么?这个问题张勇强每天都在思索。
  那时候,张勇强的父亲刚遭受一场车祸没多久,家里欠下十几万元的外债。要把家撑起来,是张勇强的第一念头。为此,张勇强跑过销售,又先后养过商品鸭、肉食鸡,但均告失败。没有正经营生,再加上外债未还,走在村里,张勇强总感觉背后有人指指点点,连相亲时都没有自信。
  至今,张勇强十分感谢部队生活,培养了自己“不服输”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在刚退伍后的几年里,他一而再、再而三顶住打击,重新站起来。
  “土地里刨金,我也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又从大舅家借来5000元钱,买了5头母猪。”张勇强说,自此他精心饲养,5头、10头、20头……猪舍内存栏量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开来。
每天关注行业信息
果断出手迎来好生活

  生猪场规模扩大了,每天查看行业信息的张勇强,迎来了人生转折。“2015年,我发现国内生猪的存栏量供小于求。就是说,假如当时市场上每天消耗量在100万头左右,但存栏量只有70多万头。”机会来了,这是张勇强的第一念头。
  此时,生猪市场行情并不好,每斤只能卖到五六元钱。考虑再三,张勇强果断购买设备、扩建猪舍,到了年底,大部分生猪已经长成。“生猪价格每斤9.9元,达到历年新高。”这一次,张勇强卖出了500头生猪,家里所有外债全部还清,他还买了小轿车。“我这要强的性格,还是跟部队生活有关系,‘见红旗就抗,见第一就争’。”
  如今,张勇强的生猪场内,存栏量已经过千。一家人每天早上4点起床,日子过得忙碌充实。儿女双全、有车有房,36岁的张勇强,最感谢的就是妻子。“嫁过来时明知我家有20多万的外债,依然义无反顾。”张勇强说。
  张永强正在办理业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