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热食品”要有更多理性共识
2019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木须虫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其中规定,明确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带加热食品”等行为,一旦违反将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记者调查发现,除广西外,福建、四川等地也曾出台类似规定,禁止在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内吸食或者使用能够产生烟雾的物品。
  “自热食品”最初是针对在受大风、沙尘、雨雪、低温等不利气候影响而不便使用明火或禁止使用明火的情况下,解决食用热食需求而设计的。所谓的“自热”,其实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将预加工好的食材加热。
  常见的是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进一步由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其过程是持续且比较猛烈的。有实验证实,一些“自热食品”的加热包,遇到水后在3-5秒钟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120℃以上,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蒸气,如果这些蒸气在密封的包装内,还可以引起爆炸。
  不难看出“自热食品”的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仅在动车、高铁这类设计有烟雾报警装置的环境下使用,可能引发报警,影响到列车安全运营,并且在操作不慎的情况下,还会对使用者和他人产生危害,如蒸气的灼伤等。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动车、高铁禁止使用“自热食品”,并无不妥,并且有必要将禁用拓展到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针对户外环境“不得已”的特殊加热方式,正在成为“懒人快餐”的消费热点,在网上乃至超市销售“自热食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除了产品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之外,这种产品是不是环保其实也值得探讨,一方面由于其“自热”的需要而大幅度增加了一次性包装物的重量;另一方面“自热包”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在使用后会形成一些有害环境的污染物,这些都会对后续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产生相应的影响。
  可见,“自热食品”,既不是安全产品,也不是环保产品,同时也比普遍快餐价格高,性价比并不高。消费者多被“自热”的噱头所吸引,事实上同样的预加工食材用微波炉等方式加热,都会达到相似的效果,对于商家来说,贩卖的恐怕还是人们的“好奇心”。
  因此,对待“自热食品”还需更多理性共识,除了对于公共安全的考虑之外,也不能放任生产营销的无序泛滥。一则消费者应有科学理性和环保意识,二则在管理上对“自热食品”的用途与范围予以严格限制,要求其只能在户外的特殊环境下使用,通过有效调节手段防止其变成无视环境危害的“懒人快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