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援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古丽的梦在这里实现
2019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车间内,维吾尔族员工们正在认真地进行整形工序。
  新疆即发华和服装有限公司缝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工作。
  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车间内,员工们正在对手套进行包装。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位于祖国版图西部边陲,地处昆仑山脉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由我省济宁市对口支援。
  安居房里维吾尔族居民的笑声,就业工厂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国学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8月2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实地探访,见证了这里居民的安居乐业梦。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崔岩 高祥
片/大众日报记者 钱捍

“总部+卫星工厂”模式
让不少家庭脱贫

  “我是古丽,我有一个梦想,我们用双手实现梦想。”步入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首先是90秒的宣传片《古丽的中国梦》。在维吾尔语中,古丽就是“花朵”的意思,泛指年轻女孩。在这部中央电视台一直播映的公益片子里,勤劳美丽的姑娘古丽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勤劳致富的梦想;也通过手套,与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握手。
  “中兴手套有限公司给了他们勤劳致富的机会,让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这里,像古丽一样实现致富梦的大有人在。”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总经理轩书浩介绍。
  裁剪、缝纫、整形、检查、包装……走进公司车间,维吾尔族员工们正在认真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这里的手套种类繁多、做工精美。
  32岁的车间管理人员乌热伊木正忙着手套的熨烫整形工作,而五年前,他还是英吉沙县乌恰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玉米为生,收入非常少。2015年,公司刚成立不久,他和妻子一起来此工作,每人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现在,我们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还在县城安了家,买了50平方米的房子,两个孩子也在城里学校上学了。”
  英吉沙县克孜勒乡幸福村的艾则孜·奥布力塔力普,虽然腿部残疾,同样在这里实现了就业梦。“就跟做梦一样,每天做一点包装,一个月就会有1800元的收入。”这是此前务农在家的他根本想不到的。
  英吉沙县地处南疆,农村劳动力富集,种地收入低,就业渠道狭窄。2014年6月,在对口援疆工作推动下,国内滑雪手套龙头企业——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投资成立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
  “我们是济宁援疆指挥部招商引资来的项目,主要生产滑雪手套,产品90%以上出口到欧美。我们率先探索实施‘总部+卫星工厂’的经营管理模式,方便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就近就地务工。”轩书浩介绍,现在已经开设20个卫星工厂,每个卫星工厂500平方米,培训当地员工约2000人,工人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可实现自己家庭脱贫。
  据了解,中兴手套首创的“总部+卫星工厂”模式,总部为包装、裁剪车间,卫星工厂则是家门口的裁缝车间。每天早晨公司派货车将裁剪好的布料送到卫星工厂,晚上将缝纫好的成品手套送回总部进行整烫、检验。
  “这几年我们招用的手套加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要发展成为公司管理人员面临许多困难。”轩书浩介绍,为了培养当地年轻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公司探索在英吉沙县职业高中设立手套生产管理专业,拟今年9月开学,两个班的100名学生将正式步入课堂。
不光添置了新家具
也更会打扮自己了

  8月22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坐落于英吉沙县的新疆即发华和服装有限公司时,19岁的职高二年级学生布麦尔亚木利用工作闲余,正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程,并认真地记录到她的笔记本上。像她一样的职高学生,在这里还有很多。
  工作三年多后,帕提麦·拜合提如今已是缝纫车间的组长,管理着60个工人。“我在英吉沙县职业高中上二年级的时候来到厂里实习,厂里给我悉心的指导,让我成为业务骨干。现在我每个月的收入超过了3000元,不仅帮助家里盖好了房子,更有了积蓄。除了孝顺父母,自己还可以随时买漂亮衣服。”说这些时,帕提麦·拜合提满脸笑容。
  20岁的帕提麦·约麦尔来到即发华和服装有限公司工作也已经有3年的时间。说起这三年的变化,帕提麦·约麦尔的脸上绽放出了阳光,“我的家中新添置了洗衣机与冰箱,自己更是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
  在英吉沙县即发华和服装有限公司,像帕提麦这样实现稳定就业的维吾尔族职工有400多人,算上公司的卫星工厂和扶贫车间,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 
  缝纫车间主任程彩虹介绍,在和女孩们的朝夕相处中,她们的点滴变化让自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份工作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刚来的时候,她们都有些营养不良,因为在家里的时候只能吃馕喝茶。如今不仅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挣到钱后的姑娘们也学会去买漂亮的衣服来打扮自己了。”
  “山东援疆探索实施‘产业促就业四级联动’模式,我们通过这一模式,在乡镇建设小微产业园,在中心村设立卫星工厂,在村民家里设立扶贫车间,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既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也实现了企业滚动发展,尽了我们援疆企业的微薄之力。”新疆即发华和服装有限公司生产厂长侯可胜深有感触地说。
书法课、编钟、国学桌
校园里满是邹鲁之风

  古朴的建筑、精美的编钟、考究的国学桌……身处英吉沙县实验中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感到浓郁的邹鲁之风扑面而来。
  8月22日,在英吉沙县国学书院国学讲堂内,从事国学文化教学的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教师郑涛正忙活着开学前的准备,自2018年书院设立,他一直在这里教授国学文化课、书法课。
  “学生们都很喜欢国学,尤其是喜欢安安静静地写书法,课后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去。”郑涛介绍,即将开学的新一学期,会有山东的专业书法教师来此授课,学生们都很期待。
  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刘伟介绍,国学书院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不仅包括国学讲堂,还有国学书屋、古乐坊、茶艺轩、博艺轩、精武堂、手工坊和射艺广场等几部分,是目前南疆地区功能最完善、占地面积最大的国学书院。
  “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学书院为窗口进行展示,用文化滋润孩子们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由于正值暑假,学生目前并不在校。“要是开学,你们会在这里看到很多学生对国学非常热衷。他们通过教育,获取了更多知识,改变了生活习惯,许多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女学生通过学习,特别是国学教育,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到了许多外面的精彩世界,生发出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梦想。”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民生宣传组组长刘凤来表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