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肖吉木撰写回忆录
他用深情歌声唱响礼赞之歌
2019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肖吉木指导孙子练声。
     人物档案】
 
  肖吉木,汉族,中共党员,德州市歌舞团原副团长。1949年10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济阳县辛集乡西肖村,1970年参加德州市歌舞团,2010年退休,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德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1949年10月的一天,肖吉木在山东省济阳县出生,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农村娃会和文艺打一辈子交道,从艺五十年来,他带领全团人到全国各地演出,获省级比赛一等奖十余项,见证着德州文艺从低谷到如今朝气蓬勃的发展。一首老歌勾起一串回忆,一段文字记录一个时代,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完成了回忆录《岁月如歌》的写作,用文字记录70年来的那份感动与回忆。
  机缘巧合
农村娃成了“小歌唱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肖吉木的印象中,小时候最先接触的“音乐”便是春节时在村里听到的戏剧,那时他并不懂得唱歌,只是爱唱喜欢听,“记得有一次济阳县河北梆子剧团和临邑四音剧团演出,那时家里没钱买票,我就爬墙头偷听,跟着慢慢哼唱。”肖吉木回忆,他那时便萌生了上台唱歌的愿望。无数个放学后清爽寂静的夜晚,常常可以听到,肖吉木和小伙伴们的歌声响彻整个枣林。
  1964年,肖吉木考上了济阳三中的孙耿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个音乐指路人,班主任黄秀英,“当时我们排练演出,黄老师精心指导,细致到每一句歌词,每一个动作,最后演出非常成功。‘小歌唱家’名号慢慢地在全校传开。”
  谈及黄秀英时,肖吉木感慨颇深,“她教我学会了简谱,教我学会了歌唱方法,是她带领我走进了音乐的世界,是自己音乐路上启蒙者。”
  凭借过人的演唱水平,在学校已小有名气的肖吉木考中了德州地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现市歌舞团)。1970年7月16日,他踏上了前往德州的长途客车,与德州歌舞团的缘分也就此拉开。

戏比天大
一年演出超过200余场

  1971年1月,德州地区宣传队有了新址,便是如今德州市歌舞团的地址,在那时,文化路还是杂草丛生,芦苇成片的郊区。
  肖吉木回忆,为了编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会深入农村演出,在基层一呆就是三四个月,演出场次达到200余场,“戏比天大,肖吉木没有因自己的私事耽误一场演出,”也是在那时,肖吉木为自己专业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次下乡演出,都是用小拉车拉着服装道具、灯光音响还有发电机,步行前往。肖吉木介绍,演出场地条件也很差,田间地头便是他们的舞台,“夏天灯光一照,蚊虫满天飞,唱歌时飞虫飞进嘴里是常有的事。”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宣传队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想到自己终于达成了在舞台唱歌的愿望,肖吉木和队员们干劲十足。“那时全队一共20多人,男舞蹈演员只有4人,上台时人数不够,我们4个男歌唱演员就得上去充人数,做一些举旗、敲鼓的简单动作,被人戏称为不会动的4个棒槌”。
  1980年,山东省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青年演员独唱、独奏大赛,成为肖吉木又一个终生难忘的舞台,每个选手连唱3首歌,不能用话筒、音响等扩音设备。除必唱曲目外,还有一首自创歌曲。肖古木的自创歌曲是《党的政策暖心窝》,这首歌惊艳了在场所有人,肖古木获得了大赛唯一的一等奖。
  肖吉木非常孝顺,虽然不常回家,但家里的秋收秋种农活他一次也没有落下,1990年春节过后,肖吉木又要去外地演出,“出门在外注意安全,常给家里捎个信回来。”这句话成为了母亲对儿子的最后一次叮嘱,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成为肖吉木一生的遗憾。

礼赞祖国
70岁老人撰写回忆录

  1998年新办公楼在原址上建成,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练功室、练乐室、练声室、服装室、舞蹈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团队人数增加至60余人。
  五十年的岁月变迁,德州地区毛泽东宣传队更名为德州地区文工团,文工团又更名为现在的德州市歌舞团,演出的小拉车换成了大客车,从矮平房到四层楼,肖吉木也从声乐队长到副团长,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
  作为全市文化系统三大专业院团之一的市歌舞团,从建成之日起,送文化下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在肖吉木的儿子肖林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在基层的舞台上为广大民众唱响新时代的好声音。
  “除了文化惠民演出,2014年由德州市歌舞团编排演出的音乐剧《后羿与嫦娥》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奖。”肖林说,新的剧目形式为德州市歌舞团带来了新的活力。
  退休以后的肖吉木,依然每日与唱歌为伴,令他欣慰的是,儿孙在自己的影响下都走上了这条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完成了《岁月如歌》回忆录,“70年,披荆斩棘。我的祖国,就是一支绵延无尽的歌。”肖吉木感慨道,祖国繁荣昌盛带来了如今文化领域的欣欣向荣,整理这份回忆录不是为了建碑立传,而是作为与祖国的同龄人,尽自己所能为祖国的70岁华诞献礼。
朱集镇>> 开展“三大工程”助力扶贫攻坚
  今年以来,乐陵市朱集镇发挥统战力量围绕贫困户所需,切实解决了部分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
  “光明扶贫”救治工程。组建志愿服务队,联合德州市京德眼科医院对960名贫困人口逐一进行白内障复明筛查,确诊符合免费救治手术的贫困人员37人,并制定具体治疗救助方案。目前,已有1人通过手术重现光明。
  “雨露计划”补助工程。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人制度,结合系统比对信息,通过统战联络员入户“一对一”宣传,提高贫困户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严把审核条件,并对原遗漏的资助对象做到应补尽补。今年,共有6户享受相关补助政策,发放补贴25500元。
  “免费就业”培训工程。开设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班,分批次对有意愿的贫困人员、在家妇女提供培训课程,切实解决部分人员再就业问题。目前,全镇已有59人通过培训获得就业资格证书。计划将开设育婴师免费培训班,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周宁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