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劝业场的国货商场
2019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曙明
  
  趵突泉公园南门对过偏西,昔日有条东西向的围屏街。围屏街路南有处规模较大的国货商场,国货商场俗名劝业场。1993年贯通泺源大街时,已经并入西青龙街的围屏街随之消失,国货商场也随之匿迹。可是,匿迹并未销声,因为说起劝业场,老济南们还有着深深的记忆。
  那是在1902年,时任山东巡抚的周馥非常重视发展民族工商业,在他的指令下,山东农工商务局择址在围屏街路南,成立了工艺局。或许是“局”之名表意不太准确,不久就更名为工艺传习所。工艺传习所以提倡兴办实业、传习工艺为宗旨,下设了铜铁、毛毯、花边、织布、木器、洋车六个工厂。不过,那时候的所谓工厂,其实就是手工半手工的简易作坊。此外,传习所还经营传统的金作、木作、丝作,以及刺绣等货物买卖,监制肥皂、毛巾、蜡烛、嵌银丝、玻璃丝屏等。
  民国十六年(1927),时任山东督军的张宗昌,在工艺传习所南侧修建了两层高的楼房,并将工艺传习所改名为劝业场。劝业场,顾名思义就是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经商的地方。同时,为了让劝业场兴旺火爆起来,张宗昌还命令将趵突泉周边的流动摊点全部迁到场内,使得劝业场的经营业户很快就增加到数百家,并由此成为济南城外西南关的商贸中心。那些年间,尤其是春节期间,从进腊月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劝业场曾为济南城内外最热闹的地方。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日本进逼、侵犯中国的狂妄年代,抵制日货,发展民族经济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不二选择。山东是日本垂涎已久的地方,五四运动、五三惨案都与这个无耻的“垂涎”相关。国货商场,顾名思义就是专卖国货、不卖洋货的地方,实际情况的确也是这样。当时,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为了适应时局变化,以省政府之明令,规定在劝业场内经商的业户,只准买卖国货,不得贩卖洋货。同时,为了鼓励国人购买国货,政府还在劝业场内建设了北楼,设立了国货陈列馆,每年还要举办长达月余的国货展览以及国货竞卖会。1934年1月12日,劝业场因之正式更名为“国货商场”。“国货商场”的字号就“挂”在商场正门的立墙上,字号下方还有“山东省国货陈列馆”的标识。
  关于国货商场,《1934·济南大观》中这样记载:国货商场“在趵突泉西,直属山东建设厅,附设国货陈列馆,每日两次开放,自由入览。凡在该场营业之商人,均不得贩卖外货……每日全场商业平均一千五百元上下。内有镶牙馆、布庄、书籍、文具至鞋帽、百货、眼镜、乐器、丝带、博山瓷器、麻葛、绸缎、五金等。而游艺有书词、新剧、二黄、梆子、相声、洋片等,应有尽有。饭馆、理发馆在西,花园、池榭在中央,卫生、公安均极妥适,商人自治精神为各街所不及”。
  国货商场东临南新街,西邻上新街,南侧是居民住宅,北靠围屏街,占地面积约有1万5千平方米。工艺传习所时,建筑物只有平房,没有楼房;到了劝业场时,先是建设了坐南面北的南楼,而后又建设了东西两侧的附属建筑;到了国货商场时,又建造了坐北面南的北楼,从而使得商场内形成了群楼围绕、相对封闭的大四合院。不过,进出这个四合院很方便,不仅东南西北皆有穿堂楼道,而且很多商店还是前后都有门的穿堂屋。
  倪锡英在其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济南》中记载:“从中间的一个门里走进去,那中间又是一个广大的院落,东南西三面,连着的是一大幢新式的楼房,那楼上楼下,全是商店,称为‘国货商场’。商店里各色的货品都有,奢侈品和玩具是独多。靠院落的北面,叠着一带假山石,在山上还有座小亭子,可是因为游人太杂,而布置得又欠精雅,因此看上去便是充满着市俗气,一点也不好玩。”从倪锡英的描述看,他看到的景象应当是尚未建造北楼的“国货商场”。
  鼎盛时期的国货商场,经营的货物品种也由早期的稀少品种,逐渐扩大为日用百货,包括食品、布匹、鞋帽、五金、文具等,可谓应有尽有。同时,商场内还有理发店、照相馆、电影院、书店、旅馆,以及骨科、牙科、皮肤科等门诊。就医科门诊而言,当年劝业场内最有名气的当数“瘊子阎王”。“瘊子阎王”创办人叫叶古红,他从东北来到济南,在劝业场开办了有三间门头房的门诊,专治瘊子、痦子、顽癣等,因为医术精湛,且身怀祖传绝技,治愈了很多人的顽症,因而名声在外,被济南人称为“猴子阎王”,每天都有不少四里八乡的人慕名前来找他就诊。
  当年的国货商场既是购物场所,又是娱乐场所。在商场内,有多家影剧院,如:金城电影院、新新电影院、庆升戏园、春和戏院、金华戏院等。老舍在济南教书期间住在南新街,因为与劝业场近在咫尺,所以闲暇时他经常到劝业场听书看电影。此外,商场院内的“天井”空地,后来也成为流动摊贩们的“领地”,一些说书卖艺玩杂耍的摊棚就搭建在场地上,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马戏团。因为每有马戏团演出,商场内外就会火爆异常。
  国货商场的鼎盛好景可惜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随着日寇的进犯,在济南沦陷之前,韩复榘以“焦土抗战”为名,指令纵火烧毁了劝业场,使之变成了废墟,并因之冷清了十年,直到1948年前后,才又慢慢得到了恢复,陆续重开了百货、绢花、文具、书籍、布匹、服装、鞋帽、理发、食品、五金等商店。同时,院内的空地上还搭建起大罩棚,方便流动摊贩和说书卖艺之人在此摆摊设点。
  解放后的劝业场,先是平掉了战争期间在院内修挖防空洞堆起的土堆,而后又几经整修,重建了不少房屋,使得整个商场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其中以经营蔬菜副食和土特产品的店家为最多。山东省图书馆也曾在场内东南角的平房内,设立过书刊阅览室和儿童阅览室,每天入内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
  1966年至1976年间,劝业场也受到较大冲击,不仅经营品种减少了许多,经营规模也大为萎缩,影剧院更是几近绝迹。当时,除了北楼尚存商店外,商场内的其他建筑大都成了住家户。改革开放之后,商场内的经营逐渐恢复,上世纪80年代,粮店、书店、饭店、文具店、土产店、理发店、蔬菜副食品店以及照相馆、旅社等,在场内都有经营,而且人气还挺旺。尤其是北邻西青龙街的那排百十米长的北楼,多是些穿堂屋,很是方便顾客购物。1993年,济南市为了贯通泺源大街,拆除了国货商场,西青龙街也随之成为泺源大街的组成路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