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间蒲苇草编,也有市井兔子王
参展县区创历届之最,本届文博会更“接地气”
2019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兔子王的亮相,引来不少观众驻足。小图为周氏兔子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范佳 摄
  大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兔子王的亮相,引来不少观众驻足。小图为周氏兔子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范佳 摄
     每年的山东文博会,各个区县的展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届文博会在继续保证全省16市继续参展的基础上,除了济南市10个区外,参展县区达14个,创历届之最,让文博会更加“接地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崔岩 实习生 单晓萍

奏响爱国乐曲
观众敲编钟打卡

  走进区县展区,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章丘展区传来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声。闻声寻去,原来一位市民正尝试用编钟演奏这首歌曲。
  章丘展区工作人员刘明晨介绍,他们展区突出的是“文旅融合章丘新动能”这一主题。实物重点展示的是一件洛庄汉墓出土编钟的仿制品。编钟被誉为“汉代第一钟”,共有19件,制作精良,保存完好。“编钟展出以来,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敲击体验,成了一个打卡地。”刘明晨笑着说。
  蛋雕、鲁绣、兔子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发现,今年不少区县展区都有非遗项目亮相。那些隐藏在市井小巷的民间艺术,那些在时间中磨洗的匠人精神,都在文博会上一一呈现。
  济阳展区一件色彩艳丽的大型龙阳黑陶作品引人注目。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庆增称,作品名为《五龙献瑞》,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这件作品采用了高浮雕、掐丝等工艺,仅制作就用了三个月时间。”徐庆增说,黑陶距今有4500年历史,随着时代发展,他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以贴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在创作中,他更多运用了掐丝、影雕相结合的手法,使得黑陶上有了立体鲜艳的图案。
农民手绘40个场景
展现农村发展巨变

  “农民画”是青州展区的一个重头戏。青州市在2016年被评为“中国农民画之乡”,青州农民画质朴古拙、色彩艳丽奔放,是源于生活、聚焦“三农”的大众艺术。
  观众要想欣赏青州展区最长的一幅农民画,需要抬头环视整个展厅。这幅展现农村发展巨变的长卷由40幅画构成,以时间的顺序和颜色的自然过渡,体现了“农业强了,农民富了,农村美了,百姓乐了”的生动场面。
  青州市农民画画院画师杨立平说,这些画都源自农村的真实场景,从创稿到完成历时一个月,表现了农民画家对生活的赞美,对祖国的祝福。
  文博会还展出了大量来自田间地头的创意产品,传统的农村手工艺品被转化成各类文创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为农民蹚出一条增加收入的新路子。
  章丘展区的白云湖蒲苇草编栩栩如生。只见一只蒲苇编织的丹顶鹤正在为窝里嗷嗷待哺的小丹顶鹤喂食。
  这项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峰说,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白云湖畔,祖辈们就以草编技艺为生,他自幼受父母影响开始接触蒲苇编织,对这项技艺有着难舍的情怀。原来草编主要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草鞋、草帽等,现在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品。其中芦苇画吸取了国画创作技巧,又保留了芦苇金黄大气的本色。
  章丘的铁壶造型古朴,有的形似灯笼。在充分融合中国元素的同时,章丘铁壶也在不断创新。济南齐臻堂传统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索元峰介绍,铁壶中采用了合金点银的工艺,能够出水如注,断水如刀,不挂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