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风格教师、南上山街小学张云:
打破模式化教学,“整合”学习新体验
2019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张云老师的语文课堂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讲的不是单一枯燥的课本内容,而是有着生活趣味的“知识串”;没有学科间的分隔界限,而是知识的“大熔炉”;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有着丰富的课外延伸……这都归功于张云带领下的“整合”课题研究组的辛勤探索。教师节前夕,张云被评为市中区第三届风格教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潘世金 实习生 郭梦雨    

打破课本界限
“整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008年7月,张云与学校6位语文教师一起加入了济南市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合课题研究组,10月份完成了两万多字的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调查周围环境》教材分析的撰写,并在课堂上应用起来。经过“整合”,课文的教学被分为三个阶段,即自主预习、整体感知、生成启迪;比较阅读、引领探究、生成感悟;拓展训练、回顾提升、生成能力。2009年,“整合”模式获得了区“优秀教学模式”的荣誉称号。到目前,“整合”教学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钓鱼的启示》和《落花生》就是“整合”的好例子。两篇课文都从人物对话的角度进行教学,而《落花生》是通过父亲的一段话揭示课文主题,《钓鱼的启示》是通过父子对话揭示主题。通过对比,同学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语言描写的魅力,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意义所在。“一个学生上完课以后就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能上这样的课,太有意思了。’所以我们的整合‘整’出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与思考、对教学方式的重大突破与改进,‘整’出了学生对学习深厚的兴趣与启示。”张云说。
  经过多年语文学科的积淀,2016年张云开始了其他学科内容整合及跨学科整合的研究之路。通过“重构”建立起学科内的知识链条,如利用七巧板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图形,让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角的类型;通过“创生”探索多元渠道,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在二年级上册品社教学《冬天》一课,与孩子们一起背描写冬天的诗词,品尝腊八粥、剪窗花、做下雪实验;通过“升华”研究出项目式学习,实现跨学科整合,如《灯亮了》项目式学习中,用科学的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用美术的技能设计制作灯的样子,用数学知识的计算尺寸、购买用品,用语文的写作能力撰写研究报告等。
做一个有想法的老师
以学生的成长为荣

  记得教一年级的时候,张云自己班的学生书写作业要比其他班慢一点,这是她特意放慢脚步,通过手把手地帮扶让孩子们先把字体、字形掌握好,再去培养书写的能力。在看到孩子规范、整洁、像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作业本时,张云也感受到了自己努力的价值。
  “我们现在教学中提倡‘零起点’,不抢跑、放慢脚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这也就是说我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张云说。
  “中高年级的孩子如果想在语文学习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素养有一定的提升,必须靠阅读的积累。”于是张云在课上安排了十分钟的“演讲”时间,学生自由发挥,可以介绍自己看到的新闻、与父母的小故事、最近的感受等等。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因此张云还开展了“合作日记”活动,四人一小组共用一个笔记本,由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写作,这样同学们不仅能通过看其他同学写的故事增进友谊,更能学习到其他同学在写作方面的优点。曾经她教的四年级的班里有一个女生在合作日记中表现突出,自己也热爱写作,张云便鼓励她去向报纸投稿,后来这名学生文字的身影出现在了多份报纸中,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文学梦。
  “专业+敬业+创业”,这是张云给风格教师的务实定义。从教18年来,她先后获得过济南市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语文学科带头人、区新秀教师、区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也带领着她在探索挑战的路上越走越远。“我将一直以学生的成长为荣,以老师的发展为伴,勇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行,在专业成长中实现教育价值。”张云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