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较早提出新主流大片概念
2019年10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机长》剧照
  《攀登者》剧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表达主流声音、明星阵容强大、艺术水准一流的新主流大片,成为电影国庆档的最强音,而早在2010年,齐鲁晚报记者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电影界广泛认同“新主流大片”概念的时间点,一般认为是在2016年。2016年11月17日,电影界相关专家学者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组织了“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等电影界专家学者出席。
  在这次专题研讨会上,陈旭光解释了“新主流大片”的含义:首先,是主旋律题材,充满正能量;第二,贴近大众文化性,故事性、戏剧冲突性强。
  其实,早在2010年,本报记者在相关评论中就提出了与“新主流大片”概念基本相同的“新主流电影”概念,提出的契机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上映。
  电影《唐山大地震》2010年7月22日公映,本报记者提前十余天参加影片在唐山举行的首映,于2010年7月14日在本报刊发“新片放眼瞧”专栏评论《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明确提出,“《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为中国的新主流电影确立了样板:表达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艺术水准在高位上,有观众的认可和不错的票房。”
  这篇评论指出,“《唐山大地震》用商业大片的做法(保证好看),用一个家庭的亲情史诗(个体性),叙述了一个民族的公共伤痛(历史性),在历史性和个体性的阐述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这是大手笔的做法,也标志着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