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石岛“深蓝”大格局的链式效应
2019年1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荣成12月2日讯(通讯员 付明 李红岩) 日前,赤山集团两艘全新的远洋鱿鱼钓渔船在汽笛声中启航,首赴印度洋展开6个月的作业,随着国家对渔业资源和海洋渔船“双控”政策的实施,管理区引导渔业企业借新旧动能转换之势,向更广阔的“深蓝”进军,仅去年,赤山集团、蚧口集团就派出11艘全新渔船首赴毛里塔尼亚、智利、秘鲁等指定海域进行作业,全区常年在外海作业的远洋渔船就有100多艘。渔业发展较快的赤山集团现拥有40多艘1000马力以上的冷冻远洋渔船和12艘鱿钓船,年鱿鱼捕捞量达8万吨,作业海域遍布全球各大渔场,已成为中国远洋鱿钓业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最强的船队之一。
  前沿链链接丰富的“蓝色”资源,拉动了全区远洋渔业的大发展。目前,管理区拥有远洋渔船200多艘,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从事远洋渔业的企业10余家,并已先后在乌拉圭、印尼、斯里兰卡、加纳建设4处海外远洋基地。全区年完成远洋捕捞量达到20万吨,运回比例超过75%。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了产业链的初端扩张。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考量的是发展新视野、新理念。管理区正是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加工优势,把加工优势变成市场优势。为此,实施了“研发高端产品、拓展终端市场”的“两端”战略,引导企业拉长渔业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迈进,走“渔场——工厂——市场”全链条路子。通过前端链向后端精深加工延伸,构筑起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撑起食品产业大架构,开启立体化陆海产业新通途。
  “高端食品、功能性食品,销售面向国际市场”,是石岛管理区“蓝色”食品精深加工的定位。其中,鲅鱼、金枪鱼、鱿鱼这“三条鱼”已独立“游”成一条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
  产业链的宽度与产业链的长度成正比,石岛管理区在延长海产品加工产业链下功夫,进一步增加海产品的高附加值。管理区在注重发展海洋食品的同时,把更远的目光定在中端链身后的末端链——海洋生物科技产业这个链条上。管理区提出了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举措,即海洋渔业生产由近海向远洋转变,海洋食品加工由一般加工向高值化转变,海洋产业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加速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目前,管理区从事海洋生物科技的企业有20多家,海洋生物产业链正在集聚形成,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实现主营业务年收入25亿多元,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后端链与生物科技的接洽,使整个海洋经济产业链深度大大增加,增值效应明显。管理区的做法三点启示:一是智能化生产带来生产效率最大化。在海洋生物科技企业,生产设备都是国内或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这种生产成本低、劳动效率高、规模化和精细化生产的发展新模式,使企业迈上“智能生产”之路。二是高值化给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自身原料和技术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增加资本积累,增强发展后劲,管理区紧紧抓住企业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三是产品国际化给高质量发展带来先机。推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产品向国际化拓展、要素向国际化配置、能力向国际化提升,是对企业的新要求。管理区引导企业创新驱动,集聚全球资源,紧盯世界标准,聚焦国际市场,努力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为高质量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