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吕剧《大河开凌》
三月桃花意象呼应大河开凌
2020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吕剧《大河开凌》剧照
     “三月的桃花,二月的柳,俏妹子扬脸哥呀么哥低头,若问俺心里想的啥?只怕是说出来哥更愁,哥更愁……”一首情深意长的鲁北民谣,拉开了吕剧《大河开凌》的序幕。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日晚,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吕剧《大河开凌》,在济南百花剧院连续进行了三个晚上的演出。此次“二改”“二演”,让观众有机会再次看到,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因为信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机会看到这部给剧坛带来诸多惊喜的红色力作继续向高峰之作攀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黄体军

好戏是磨出来的
  心中有信仰,人才会真正有力量。一个人的信仰从何来?剧情回到风雨如晦的上个世纪20年代,中共特派员、地主家小姐刘新雨带着一本最早的《共产党宣言》,回到了老家刘集,由此这本“马大胡子”写的书成了众多村民的救命良方。刘新雨带领村民将革命的对象首先对准了以父亲刘仁德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刘仁德的长工迷糊在刘新雨的影响下逐渐觉醒,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与此相关的一群小人物命运,也在学书、护书、藏书、守书的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围绕一本书,展示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怀,人和书构成了双线叙事结构。大题材小切口,大情怀小人物:刘新雨,一个心中交缠着父女情、兄妹情、爱情、革命大爱的早期女革命者的形象;迷糊,一个被压迫、被剥削、胆小怕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长工,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了有坚定信仰的人;刘仁德,一个爱财守财,但更爱女儿,相对开明的地主……《大河开凌》在红色题材传奇化、革命题材故事化、命题之作艺术化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喜的探索。
  好作品是磨出来的。《大河开凌》经过“一改”“二改”,在故事的严密性、人物成长的合理性、人物关系的定位、音乐戏曲化和舞台意象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继续向经典之作迈进。
  该剧总导演李利宏表示,此次“二改”“二演”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很多地方进行了颠覆性修改,主要解决了迷糊在刘新雨的引领下的成长性问题;进一步理清明朗了迷糊和刘新雨的情感关系即兄妹情;强化了上个世纪20年代《共产党宣言》的出现对当地老百姓的实际影响力;强化了刘新雨和父亲之间的亲情,刘新雨是一个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个女儿,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她并不是不要亲情的。“在二度创作上,强化了用戏曲化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进一步强化了三月桃花的舞台意象,以更呼应大河开凌的主题理念,大面积尝试了交响化的音乐呈现。”
好戏成就好演员
  好戏和好演员是一个互相成就的关系。《大河开凌》的打磨提升过程,也是演员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提升的过程。
  剧中刘新雨的扮演者、山东省吕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彭莉媛表示,“能演《大河开凌》中刘新雨这样一个可爱的、智慧的、真情的、血肉丰满的女革命者形象,是我人生一大幸运。她带来挑战,同时也让我成长,让我找到了单独创造角色的感觉。”
  她特别提到表演狱中离别一场的收获。“当新雨对迷糊说‘你是我永远的哥’,每次排练到此处我都会哽咽落泪,但是因为后面还有唱腔,所以情绪要快速收回,控制自己不能过度流泪,否则会影响演唱。我感觉舞台艺术的表演需要收放自如,动情但不能过于沉浸。”
  剧中迷糊的扮演者、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盖勇告诉记者,这次“二改”后,迷糊这个人物的成长更顺畅了,在人物关系上与新雨的关系更清晰了,知道妹妹新雨心中有人了,所以最后生离死别的一抱是难分难舍的兄妹关系。“在表演上,我会根据个人具备的条件去融入人物,运用了很多戏曲程式化动作,比如赶车,火中救书,尽量使人物更丰满、更可爱、更可信。”
  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肖江扮演的地主刘仁德一角,在“二改”专家修改会上深受各位专家好评。如何在艺术上更好地把握刘仁德这一人物,李肖江说:“在遵循编剧和导演对这出戏的艺术风格把握的同时,我自己对角色的情感处理上,一直本着人性化、抛弃脸谱化的方式:刘仁德首先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单亲父亲,一个为了女儿可以放弃一切、有血有肉的父亲!我觉得能表现好这些,对这个角色的处理就会比较到位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