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条街”上的三个面孔
2020年0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横漂广场标语 
     影视寒冬,横店被唱衰,那么身处横店腹地的影视公司如何求生存呢?
  横店清明上河图路、兴盛路上影视公司林立,前者被称为“创业一条街”,汇聚着多家只有一个门面的小影视公司。这些公司不神秘,也不高大上,敞开的大门里也不太像公司,随便停着电动车,甚至摆着各种商品。
  清明上河图路最热闹的时候,曾涌出四五十家小影视公司,寻找各种路子在影视市场中分一杯羹。现在很多公司都倒闭关门,有的则因与投资方对赌失败跑路了。能活下来的小影视公司,要么有过硬的技术团队,要么能够顺应潮流稳扎稳打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顺势而生的何进烽
  何进烽在横店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做过《血色迷雾》《淞沪风云》等剧的武术指导及赵文卓等明星的替身,近几年他成立公司做监制、导演,承接武术特效和高空打斗、吊威亚等高难度戏份。何进烽说,这两年的情况是接戏越来越难。“古装武打戏已接不到了。找过来的网大给出的价格让人头疼,算算投入成本只能是白忙活,很多也没法接。”武行行情不好,何进烽的公司开始承制各种故事片、宣传片等,偶尔出品一部网剧,也非常谨慎。
  随着平台内容监管加强,小公司靠“蹭热度”“夺眼球”制作网剧、网大而赚取数十倍利润的时代也成为过眼云烟。
  何进烽刚来横店时,剧组使用的还是倒带摄像机,如今都到了高清数字时代,20年里,他见过横店抗战戏、古装戏的鼎盛期,也见证了网络大电影的突起。“每个行业都有鼎盛期,每个行业也都在不断变革中,我们这些影视链条上的人,只能跟随形势求生存。”
陈建华的高光时刻
  “横漂”演员陈建华在大片《中国机长》中饰演过乘客“老陈”,这是他演艺生涯的“辉煌”时刻。目前陈建华在横店专接一些网大出演,或参与制作网大项目,比如农村题材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模范警察主题的《亦警亦师》等。“全是正能量的片子。投资在80万以内,赔钱赔不了多少,但也肯定赚不了大钱。现在想在影视行业赚钱越来越难。古装网大都要谨慎投资,没有几百万拿不下来。我们拍现实题材,赚不了多少钱,就希望能拿个奖项,打个名气。”
  陈建华说,在横店拍网大是最节省成本的,演员、灯服道效化一应俱全,而反应社会正能量、具有教育和警示意义的现实题材作品,在平台审核中也比较容易通过,拍小成本现实题材已成为网大的一个趋势。
  谈及横店当地小公司如何谋求生存,陈建华则称在“影视寒冬”大批小公司都已倒闭了,有的公司早就开始开宾馆、卖早餐,有戏时到剧组赚钱,没戏就想别的门路。
谨慎乐观的“老横漂”
  “老横漂”张泽是一家影视公司的执行董事,这家公司经营服装租赁、影视后期、演员经纪,在这波行业洗牌中坚挺下来了。虽然公司一年出品了五六部网大,但张泽也深感拉投资越来越难。“很多合作过的投资商,都在观望。只有信任你的资方才会继续投给你。还有一个问题是,网大的赢利点越来越少,一不小心一个项目就会亏。虽然我们团队里有演员、编剧、服化道,做项目成本低,但也很谨慎。”
  张泽说,在横店开影视公司的很多都不靠谱,有的只是想尝尝当老板的感觉,不是真懂或真热爱这个行业,这些公司被淘汰是非常正常的。“公司拉投资难,支撑不了每日开支,那就关门干别的。行情好了,这些公司还会回来。”
  张泽说,身处其中,他没觉得横店有多惨淡,毕竟还有几十个剧组在拍戏,只是不再疯狂了。面对寒冬来临,张泽也相信横店影视城“老大”的地位很难被撼动,因为这里有非常成规模的产业链,能保证超大规模剧组的拍摄需求,这是其他影视城很难短时间超越的。“集团已出措施了,明年剧组多了,横店又好过了。”
  在横店开公司的另一位从业者则认为,象山影视城、青岛东方影都已打出名气、有了规模,《鹤唳华亭》《长安十二时辰》《琅琊榜》等大剧已转移到象山影视城等地拍摄,横店可谓劲敌环伺。“现在开始实施的摄影棚免费、剧组优惠等政策可能会召来更多大剧组,但横店的问题还在于营收项目太多,不太拿影视当回事儿,对入驻剧组的过于垄断,也是需要转变的地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