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作搬进楼房
脱贫户丰宝珍:日子越来越好
2020年01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泰安市东平县脱贫户丰宝珍在家门口的服装厂找到了新工作。(受访者供图)
     丰宝珍家住泰安市东平县王常庄,因为丈夫恶性脑瘤卧床七年,家中条件可谓一贫如洗。为保证脱贫路上不少一人,各级组织和部门给予了丰宝珍一家各方面的照顾。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项目红利,丰宝珍一家不仅成功脱贫,2019年更是搬离黄河滩住进了楼房,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崔岩

只花了1万元
从旧平房搬到新楼房

  “3室1厅,我们四口人分了120平米的房。”丰宝珍很热情地跟记者介绍自己新家,“家里的地砖、大门、热水器,都是政府给安的。”
  能够搬进楼房住,这是丰宝珍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却成为现实。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一部分,只要黄河一发洪水,就会给滩区群众造成极大的损失。“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是滩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摆脱洪灾,摆脱贫困,安居乐业,成为无数滩区群众的愿望。丰宝珍介绍,家里的新房子价格为每平米1760元,120平米的面积总价21万多元。国家给予每个人拆迁补贴资金34900元,丰宝珍家四口人有近14万元的补贴资金,再加上老房子拆迁获得6万多元,算下来她购买这套楼房只花了1万多元。“没有黄河滩区拆建工程,单凭我家的能力,这辈子是没法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像丰宝珍这样住上新房的村民还有很多。东平县通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一共规划建设了八个居民社区。丰宝珍的新家位于戴庙镇新时代佳苑社区,31栋11层住宅楼安置了王常庄等七个村庄,共计4000余人入住。
家庭医生每月上门
看病有保障

  丰宝珍和丈夫原来在浙江打工,两口子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虽然日子不宽裕,但过得还算舒心。七年前,丈夫得了恶性脑瘤,先后两次手术,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十多万元,家庭因此致贫。雪上加霜的是,三年前,丈夫的病情再次恶化,导致身体瘫痪,一家老小的活计就都落到了丰宝珍身上。
  丈夫生病,孩子年幼,丰宝珍一肩挑着丈夫,一肩挑着儿女,埋头前行。家里一共种了七亩多庄稼,从播种到收割全靠她一个人,不算人工等成本,一年下来收获的粮食只能卖五千多元。
  为了帮扶丰宝珍一家,当地政府想了不少办法。丈夫看病吃药享受医疗扶贫政策,报销比例在80%到90%;孩子上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学费全部减免;丰宝珍全家享受低保政策,一年能够领到4000元钱;扶贫人员为丰宝珍找了两份清扫街道的工作,一个月能领到工资1000元。靠着政府的帮扶和勤劳的双手,丰宝珍家如今已正式脱贫。
  东平县实行一名公立医院干部、一名家庭签约医生、一名乡村医生包保一户患病贫困群众的政策。“现在家庭医生经常来家里给他(丈夫)检查,每月都会定期上门服务。”这一点让丰宝珍放了心。
家门口就能上班
农民也能领工资

  从平房到楼房,从农民变成居民,“搬得出”还要“稳得住”。
  “现在村里的土地都已经流转出去,一亩地一年的流转费是850元。”丰宝珍说,家里七亩多地一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这比她自己种庄稼收入还要高。还不用操心,这让丰宝珍很高兴。
  但是离开了土地,她又觉得没有底气,“水费、电费、暖气费,不吃不喝家里这些开支都得花。”
  在新搬迁的居民中,和丰宝珍一样存在同样担忧的人不少。为了让滩区的百姓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东平县通过在移民社区附近建设产业园区的方法,培育起服装加工、蔬菜种植等十大扶贫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化扶贫新路子,现在已安置3万多人就业。几个月前,丰宝珍也在自家门口的产业园区内找到了一份熨烫衣服的工作,“一天能烫五六百件,按件计费,工资也够家里日常开支了。”丰宝珍所在的这家服装企业厂房是当地政府整合了周边几个村的扶贫资金建设的,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流动资金,企业安置了400多人就业,每年缴纳税费100多万元。这种模式让贫困户、村集体、企业和当地政府实现了多赢。
  “只要好好干,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丰宝珍说,她有这个信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