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上映火爆,总监制黄建新:
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021年10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截至10月11日,电影《长津湖》票房41.8亿,暂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七。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通过影片出品方,对影片总监制、著名导演黄建新进行了专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倪自放       

这是残酷而伟大的转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最早知道长津湖战役是什么时候?当时这段历史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黄建新:我最早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知道了“冰雕连”。我们那时候才知道,原来东线那么艰苦。面临着历史上几十年不遇的寒冷天气,我们的战士们连厚的棉衣都没有。而且白天敌机轰炸,不得不隐藏起来,晚上才出来打仗,加上通讯设备不足,又没有坦克,没有重武器,也没有飞机,但美军全是“佩刀”(F-86战斗机)、“黑寡妇”(P-61战斗机)、B26、B29轰炸机等等。那个时候就觉得真是难以置信,但又的确是事实。当了解到我们牺牲了那么多人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残酷而又伟大的转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曾经参军的经历,对于您一直以来塑造军人形象、铸造军魂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黄建新:我入伍的时候只有16岁,片中的万里比我还大三岁。其实,军人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经历过部队的训练,军队是一个集体意志力的团体,必须有钢铁般的纪律和意志。我们的电影《长津湖》也是,七连是有极强凝聚力的。战士们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在超出体能极限、没有吃的、衣服不够、弹药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一直这么打,一直这么走,一直勇往直前。面临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和强大武器,只要这是一个任务,打到只剩最后一个人还要打。这个其实就是我们需要的精神。
“拼盘”的说法不成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外界有人会误解《长津湖》是“拼盘”电影,您作为总监制怎么回应这种说法?
  黄建新:第一,这个电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兰晓龙的剧本,这个剧本至少有七八年了,它不是临时起意做的剧本,因此“拼盘”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另外,《长津湖》是一个有着完整走向的电影,片中创造了一个连队的集体形象,也创造了两个主角——千里、万里两兄弟,同时我们也写了领袖的儿子,也是冲锋到前线。一个领袖的孩子,一个平民百姓的儿子,都为了国家冲锋在前,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通达,是这样的一个精神旅程,非常完整。而“拼盘电影”首先是内容拼盘,制作才是另外的说法,所以它这个前提根本就不成立。
  第二,因为我们要拍这么大难度的电影,比如说《大决战》看上去只有一个导演,但如果把导演组的名字都调出来,其实有很多个。因为那样规模的战争电影,只有一个导演拍,至少得拍4年,电影肯定是不能那么拍的。所以《长津湖》有三个导演,大家一起执导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时间、分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大家拿到剧本以后选择,然后拍摄自己最擅长的部分进行衔接,最后进行统领,我就在中间统筹,包括每一步怎么衔接、怎么贯穿等。
  所以为什么说我们是一个工业电影,工业是有规矩的,其实它是在一个规矩、一个结构里头运转,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大家都特别投入,每一个人都表现了自己的特点,包括陈凯歌导演那种诗意的表达、那种对人物特别细微的刻画以及微妙的情感,徐克导演那种视觉的彰显和极棒的节奏感,林超贤导演那种硬仗的感觉以及强烈的刺激。
为什么是步兵对步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长津湖》有哪些东西是好莱坞的大片所不具备的?
  黄建新:中国人的情感,好莱坞的大片是完全抓不住的。《长津湖》就是中国人拍的,中国人赋予中国人情感,包括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这是完全中国精神世界的东西,他们没法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战术方面,我们又是怎样拍志愿军的冲锋和打仗的呢?
  黄建新:我军不能远距离跟美军打,远距离我们连火炮都没有,那就是挨打。我们只能是晚上偷袭上去,突然启动,突然逼近他,跟他搅在一起打,不然打不赢。
  为什么要晚上出击?因为那时候的飞机没有那么多红外线,也没有现在飞机的定位系统,所以要有照明才能炸。因此就是在美军的飞机不能外出的时段,我们才逼近上去打,靠这个打法把美军打傻了。美军认为不可能,怎么能这么打仗呢?这就是出其不意,我们就是突然启动,就是逼近打。
  一般来说,现代战争是双方先来一顿炮战,然后坦克出动,但我们没坦克,他们一个师就有几百门炮,距离上兜不了战线,只能是跟他步兵对步兵,美军就傻眼了,他们打不了,但我们真的就是这么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