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孜
据晚报报道:听说当地工商部门要来例行检查,9月27日上午,济南市仲宫镇龙山路商业街十多家食品批发店店门紧闭,集体关门玩起了“躲猫猫”。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笔者第一反应是可笑,但笑过之后,又感到几分忧虑。检查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的大事情,这些“消息灵通”的店主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如果每次检查这些店主都能得到信儿,那么工商人员还能查出“料”来吗?
得知工商人员要来检查,商家集体关门,上演了一出闹剧,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据记者报道,有的商店把卷帘门拉到中间,店门有专员把守,见情况不妙便拉下卷帘门。
而这一切的起因则是因为店主得到了检查的消息。那么这个检查的消息到底是从哪里走漏的呢?笔者认为,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查,并且在再次突击检查之前,严防信息外漏,确保每一次检查都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
为了孩子得查个究竟
陈妍
要查,一定要查,而且要一查到底。
第一,关门“避祸”的都是食品销售店面,而且之前有过销售给小学生三无产品的不法行为,知错不改外带恶意躲避,情节严重。关系下一代健康安全,不敢不查。
第二,集体关门是对执法效力的轻视,其心态或许就是“所谓检查就是一阵风,刮过了就走,走了咱买卖照开”。为了维护群众所赋予的部门执法权威,为了洗脱自己走过场的名声,不能不查。
要查,就查个水落石出。首先查消息泄漏的源头、查执法过程有没有疏漏、查工作态度是不是仔细、查群众工作做得如何;其次是驻地详查。把不合格食品的销售店查清楚,更要把他们的进货渠道摸清楚,做出有效有力的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