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隐捐”更应该成为慈善的常态
  • 2010年10月21日 作者:
  • 【PDF版】

    口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

    对“隐捐”的原因,人们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比如社会环境的原因、个人的某些担忧,等等。好像没有这些原因,就没必要“隐捐”,就一定要让自己的捐赠行为广为人知。其实,这是对慈善精神的一种认识偏差。

    慈善捐赠本身,对任何一个捐赠者来说,至少是对绝大多数捐赠者来说,没有任何利益交换的色彩,如果捐赠者个人有什么需求,那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捐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慈善的精神内涵是极其博大的,往小处说,是人与人之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互相扶助,往大处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同情,是可以超越国界、超越文化、超越政治的,是一种极其高远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面前,留不留名,并不是一个多么值得计较的问题。应该说,不留名的“隐捐”方式,更应该成为慈善捐赠的常态。当然,只有大多数人都把慈善捐赠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常态才能真正成为常态。

    在今天,那些选择“隐捐”的人,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因为他们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我们关注“隐捐”这个话题,前提是仍然只有少数人在进行慈善捐赠,我们希望通过关注少数人的“隐捐”,来唤起隐藏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慈善精神,但关注的前提,一定是尊重“隐捐”者的个人意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隐捐”话题引发读者热议
“隐捐”更应该成为慈善的常态
我省“隐捐”者人数不少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