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从哲
在济南,凡是喜欢收音机、收藏收音机的人都知道他。
在他家橱子里、柜子里、博古架上及地下室里,到处都是各种款式、各个年代生产的收音机。中国国产第一批收音机、第一个外销品牌的收音机、东方红卫星升空纪念版收音机……
这些收音机都是他的宝贝。每台老收音机后面,他都能讲出一段故事。他就是收音机收藏“达人”———王怀明。
从小就自己组装戏匣子
今年62岁的王怀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家住苇闸庄。因为家里穷,少年时的他最大的享受是在人家窗根下听袁阔海的评书《烈火金刚》。他知道,这些动人的故事都出自一个名叫“收音机”的神奇的小匣子。
少年王怀明从那时起就爱上了收音机这个新玩意。等稍大到了小学5年级,他专门买来书,尝试自己组装。一本发黄的《矿石录音机》还在老人家里收藏着。这本早期出版的专业书虽然很薄,却浅显易懂地介绍了怎样用身边简易的材料制作收音机。他逛了很多商店,买来各种器材,在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后,终于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收音机。虽然这台收音机只能收一两个频道,但这已经给幼时的王怀明带来极大乐趣。
至今,王大爷仍然能自己组装收音机。在他家的阳台上,还放着很多生产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各种收音机配件。“当年的收音机材质非常好,现在装起来照样能用,比现在这些可真是强多了。”王怀明介绍道。
从帮人修收音机到迷上收藏收音机
老人退休前曾经在莱芜工作,那时他利用一切机会补充自己的无线电知识。他清楚地记得,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开工资,别人都是买的手表,而他买的却是一台收音机。这是一台凯歌4B15型收音机,在当时的价格为46.7元,而王怀明当时每月的工资仅为26元。
2000年,王怀明内退了,但是,他对收音机的热情却丝毫没有降温。当时,很多好朋友来找他修收音机,这其中有一些都是早已停产再也不会出现的产品。看到这些心爱的宝贝,王怀明萌生了收藏更多收音机的想法。他利用为别人免费维修的机会,与别人调换、购买、交流。慢慢地,他的收音机越来越全,他也结识了很多圈内收藏收音机的朋友。
“我家里、地下室里,只要是能放下东西的地方,全都放着各式各样的收音机。”王大爷打开橱柜向记者展示,大大小小、各种品牌、各个时期的收音机果然一应俱全,“我儿媳妇有时候都开玩笑说,我对收音机比对孙子还亲呢。”
“收音机博物馆”里宝贝真不少
经过十年的积累,王大爷的宝贝越来越多,他的家也成了一个小型的“收音机博物馆”。在王大爷的收藏架上,有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收音机,老人介绍,这是中国最早的单管收音机,上面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文革时期的语录。
在老人的藏品里,一款红灯2701型收音机非常引人注目。这台收音机上有一块刻有“1976年4月24日”字样的铭牌和一幅卫星上天的图案。老人说,这是当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纪念东方红一号上天而推出的纪念版,特别有意义。
济南最早生产的泉城牌收音机也曾被老人收藏,“我的朋友用5台老收音机把它换走了,心疼得我呀。”王大爷说,“济南本地生产的另一品牌长征也很少见了,现在也很有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