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赵金阳 王鸿光
11月6日,凌晨4点30分,这个时间,大多数市民还沉浸在梦乡中。然而当记者来到芝罘区建昌街时,旱厕掏粪师傅们早已到岗了。
凌晨4点40分,昏黄的路灯下,挑粪师傅们已经开始了当天的工作,为了不打扰居民休息,他们都是轻轻把门推开,进入院子后把步伐放缓,然后直奔简陋的厕所。
两个能盛37公斤粪便的粪桶,他们挑起来却感觉异常轻松,走出胡同,来到罐装车前,一弯腰便把单只粪桶提到罐口,再一使劲,一桶粪顺势进入罐中。
53岁的杜振国是这个作业班的班长,他从1985年当上挑粪工以来,一直在一线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干了25年了。25年来勤恳的工作,使他和这里居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一些早起晨练的市民,看到他都会亲切的喊一声:“杜师傅来啦”。杜振国说,他们平时每人每天挑粪数量在三十担左右,要是碰上下雨天,会增加到四十到五十担。
6点,环卫罐装车已经基本盛满,这时天刚蒙蒙亮,一些在建昌街临时居住的民工开始三三两两地走向附近的工地。当他们走到挑粪师傅跟前时,急忙用手掩鼻躲向远处。对于行人的这种反应,挑粪师傅们早已习以为常。“这种恶臭谁愿意闻啊,有这种反应很正常。”一名挑粪师傅向记者说道。
6点20,第一车装满,司机开车走后,挑粪师傅们放下肩上的担子,抓紧买早饭。11月的清晨,已经有点寒意逼人了,可是记者发现,他们都是随便买点早餐回来吃,“为什么不在店里吃早饭呢,外边这么冷?”“我们身上有味,在人家店里吃怕影响人家生意。”
干着这么脏累的活,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呢?杜振国因为进环卫处的时候是事业编,现在每个月能拿到2480元。对于这个工资,杜振国很满意。而他这个组的好几个成员都是后期招的临时工,来自黄务农村,扣除每个月的保险,能拿到手的只有940元。
当记者问:“你们一周休息几天时?”挑粪师傅们笑了,“一年休息一天,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
芝罘区环卫处清洁队副队长姚瑞山告诉记者,近年来,烟台市区建设快速发展,旱厕锐减,掏粪工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00多人已经减到目前的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