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朱锦绣 实习生 李潘潘
在威海居住的韩国人比较多,一些商家瞅准商机,纷纷在店铺招牌上添加韩文名称来吸引韩国客人。15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商家的韩文招牌都是由一些广告公司代办的,店家本身也不懂韩文,所以容易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出现中文、韩文对不起来的情况。一些在威海生活的韩国人表示,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规范门头翻译。
韩国人看不懂韩文招牌
威海满街的韩文,确实让人感觉韩味十足,可不正确的韩文翻译,让韩国人李经熙觉得“大煞风景”。李经熙在威海工作近一年,街头不少店名的韩语翻译让他有点看不下去。他说,很多韩语按汉语发音生硬地翻译过来,如果不看汉语,还真无法了解所表达的意思。“这很影响威海的形象。”李经熙希望威海商铺能注意到这些细处。
韩国留学生金文举来中国两年了,目前在山大威海分校读书。他回忆说,2008年刚到中国时,被街边的韩语招牌弄得晕头转向,光看韩语名,很难知道店里卖的是什么。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金文举才通过汉语勉强了解店名的意思,让他感到很无奈。
满街蹩脚的韩语翻译,让75岁的副教授朴仁淑“较了真”。朴仁淑是朝鲜族人,精通汉语和韩语的她每每看到街上离谱的翻译,总会很认真地提醒店老板改过来,但是下次去看依然没改。“可能改过来既费事又费时还费钱,所以没改过来。”朴仁淑推测说。
韩文招牌被译得
“五花八门”
不少韩语门头漏洞百出,有的是字母拼错,有的是顺序颠倒,更有甚者造“新词”,谁都看不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韩语学院老师黄永哲就曾多次碰到过这种情况。黄老师回忆说,当时看见某家店铺名翻译对了,可施工的人粘贴时出了错,本来是横,结果弄成了竖,店老板也不懂韩语,就这么“将错就错”了。
统一路一家店中文名为“海洲宾馆”,黄永哲老师说,对应翻译过来的韩语名成了“洲宾海馆”,顺序颠倒了。海洲宾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牌匾是今年二月份做的,广告公司的人贴错了顺序,“好几位韩国客人都提过,打算过段时间就改”。海洲宾馆的工作人员表示。
统一路附近的居民楼里散落着一些小店,大部分小店都带点“韩味儿”。一家小小的打字复印室被错译成韩语的印刷厂,,十字绣翻译成的韩语名字少一横。韩国留学生韩旻珠和金智勳说,每次看到这样的牌匾,都觉得这家店不专业、不正规,“希望商家快点改正,否则影响店的形象。”韩旻珠说。
在威韩国人呼吁规范门头翻译
记者采访了解到,威海商铺店名翻译渠道多,有的是韩国人翻译,有的由既懂汉语又懂韩语的朝鲜族翻译制作,还有的直接找广告公司代劳。
“海洲宾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牌匾从翻译到制作,都由广告公司一手操办,“虽然翻译得对,但是制作时出现错误”。制作牌匾时,“海洲宾馆”已经意识到顺序错误,但因为字符都粘着胶水,担心换来换去会弄脏牌匾,所以“将错就错”。
海港附近一名为“宝儿韩式快餐”的韩国料理店门口写着“各种溜炒”,对应的韩语翻译是模仿汉语发音的山寨韩语。店内一刘姓服务员告诉记者,门牌是老板自己翻译的。老板是朝鲜族人,目前在韩国。黄永哲老师说,如果不看中文仅看“各种溜炒”翻译成的韩语,很难理解其真实意思。
75岁的朴仁淑副教授退休后开了一家翻译所,来找她翻译店名的人很多,“简单的店名翻译免费,难一点的就收点钱,最多也就5块”。
黄永哲认为,威海店铺的韩语翻译不规范,没有统一的翻译机构,翻译水准参差不齐。看到错误翻译,黄永哲直言别扭,他希望有相关部门介入,规范门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