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 2010年11月27日 作者:
  • 【PDF版】

    核心话题

    读书贵,就业难,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却是薪水微薄,不少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感到迷茫:知识为什么贬值了,读书真的无用了吗?

    观察

    一个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账本

    本报记者 马云云

    毕业几个月了,小林的日子一直过得挺紧巴。

    5个月前,小林从省城一所普通高校毕业,在一家企业上班,每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吃穿600元,房租、水电费、手机费等500元,加上其他一些花销,一个月下来,基本剩不下多少钱,更别提给远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寄生活费了。

    小林和同学们常会好奇地打听彼此的经济状况。她听说有不少人过得比自己糟糕得多,不仅是“月光”,有时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偶尔手头紧的时候,小林也会发发牢骚:“还不如去当农民工!”

    在省城济南,一些农民工的收入已足以让刚毕业的大学生“眼红”。来自聊城农村的老李是个钢筋工人,16年前就来济南打工,现在,他每天的收入是100元,一个月省吃俭用的话,能给家里寄回两千多块钱。

    这样的“差距”一度让小林陷入迷茫,她曾和同学们一起算过一笔账,大学四年,每年学费以5000元算,加上生活费、电脑、手机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四年下来,少说也要五六万元。毕业后如果以每个月2000元收入算,光上学时的花销,不吃不喝也得两年半。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十几年了,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要多学知识,考上大学。可大学毕业了,却发现知识没能让我过上理想的物质生活,这究竟是怎么了?”

    小林迷惑了。她常常回忆起几个月前网上盛传的一条新闻,主人公已经大学毕业5年,曾摆过地摊、当过代课教师、睡过天桥底,却依然多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一怒之下,烧了毕业证。每次想到这个同龄人,她的心里就会泛起一丝酸楚。

    迷惑归迷惑,小林却从没后悔过当初选择上大学。“如果不到城里上大学,我不知道现在会在哪个工厂的哪条生产线上机械地劳作,如果没有这段上大学的经历,我看问题的视野绝对比现在窄得多。”她觉得,这些都是无法用财富衡量的。

    正因为如此,面对明年就要高考的弟弟,小林的立场很坚定———不管考得怎么样,一定要上大学。

    和她一样坚定的,还有老李。老李之所以要在外风餐露宿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一个在城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一个正准备考研。没什么比孩子这样“成器”更让他高兴了,“我们挣得再多也都是体力活,风吹日晒,哪舍得让孩子受这份罪?”

    “从城里到农村,现在哪家不重视教育?”在老李老家,不少曾经辍学创业的年轻人特地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一位年轻的爸爸曾对他说,知识不一定带来多少钱,但一定会影响一个人。

    数据

    大学生越来越多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

    高学历仍有高薪水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今年发布的数据表明:按学历分类的企业工资指导价位中,博士及以上学历最高,平均每人年工资总额为61656元,硕士、本科和大专学历分别为42392元、31799元和22856元,初中及以下学历最低,平均每人年工资总额为17497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起薪低不可怕,没前途才可怕
求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知识给了我机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