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村有个“孙巧手”
变废为宝,鱼刺变花鸟
  • 2010年12月09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孙丽乐 本报通讯员 刘勇

    9年前,孙淑香开始接触剪纸;3年前,她又对面塑有了兴趣;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爱上了鱼刺,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孙淑香家住高区田和街道办田村小区,今年64岁的她在社区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剪纸栩栩如生,面塑惟妙惟肖,而她用贝类鱼刺等废物做的花鸟也令人不可思议。在她眼中,吃剩下的鱼刺、贝壳等废物都有第二次生命。

    吐出鱼刺,变成蝴蝶

    孙淑香说,有一次她吃鱼,吐出的鱼刺,觉得特别像蝴蝶的翅膀,于是灵光一闪,就开始寻思着用吃剩的海鲜废料做蝴蝶、做花朵。孙淑香说,“蝴蝶肚子是威海人称为‘啜啜’的海鲜做的,翅膀和触角都是用的鱼刺,眼睛是螃蟹的眼睛。”孙淑香接着拿起一朵小花,“这朵花全部是用鱼刺拼起来的”,她说,“多精致,像一枚胸针,看过的邻居都说即使是别在衣服领子上,也不会有人相信它取材于咱们平时扔掉的鱼刺。”

    孙淑香说,“每一朵小花、每一只蝴蝶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心血。先用洗洁精至少洗三遍,去去鱼刺的腥味,然后晾干,接着涂颜色,最后粘贴成形。”光是502胶水,每年都需要十几瓶。最近,田和街道办送来了奖牌,孙淑香一家被山东省表彰为“山东省节能减排家庭”。

    每部作品,都有生命

    9年前一次意外的机会,孙淑香爱上了剪纸,而在这之前她没有任何剪纸基础。但不管是剪纸,还是面塑、泥塑,孙淑香的每一部作品都不单单是供人观赏的作品,她的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她说,一部作品,仅仅是好看,终究是会看厌倦的,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变得有意义,才能长久。

    在孙淑香家中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裱好的剪纸,画面上56个民族的人民在天安门前翩翩起舞。要想把这56个民族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并不容易。动剪刀之前要先勾画出每一个民族的轮廓以及服饰。“用了三个月才让这部作品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出炉,借助这部作品希望祖国大团结。”而她创作的《麒麟送子》《二龙戏珠》《龙》《松鹤延年》等剪纸作品获得的奖项也不计其数。

    除了剪纸,每一个面塑作品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孙淑香指着面塑“嫦娥奔月”说,“它由美貌非凡的嫦娥手抱玉兔脚踏祥云组成,来表达“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时老百姓的喜悦。”孙淑香在三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十二生肖动物、西游记人物等众多形象,“太多了,根本数不清。”除此之外,孙淑香还担负起了传承这种面塑文化的责任,定期去小学教授面塑。“每周三下午都会去田村小学教课,希望民间艺术能够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

    孙淑香和她的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一户,老普查员跑了五趟
变废为宝,鱼刺变花鸟
停水信息
屋内生煤炉闷晕一家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