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历半个世纪的繁荣兴盛后——
潍坊象棋何以风光不再?
  • 2010年12月10日 作者:
  • 【PDF版】

    文/本报记者 张焜片/本报记者孙国祥

    从名震天下的“快棋国手”陈天才开始,“潍坊象棋”的名声在山东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新老更替,硝烟散尽,棋韵犹存。潍坊象棋在获得了众多美誉的同时,也面临着缺乏后辈传承之人的困境。

    潍坊棋坛盛极一时

    “陈老爷子的影响,至今仍存。”在潍坊棋院,院长裴春亮说起象棋,第一个谈到的就是“快棋国手”陈天才。时间倒退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天才在青岛战平了上海象棋名手、号称“中国棋王”的谢侠逊的佳话至今流传。后来,他又到京、津、辽等地,与当时国内的一流高手对弈,结果难分轩轾。1959年,陈天才走子如飞,先后战平了杨官磷、孟国等国手。

    此后,陈天才回到潍坊,接下了筹办潍坊象棋俱乐部的工作,并开始组织潍坊象棋比赛。有大师坐镇,一时间,象棋成了潍坊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如今潍坊不少名家高手都受到陈天才的指点,逐步造就了省内潍坊象棋与济南、青岛的鼎立之势。

    风行之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关王”王成义、还有丁本寿、徐宝光,“三驾马车”驰骋棋坛,名声赫赫。几乎是同一时代,曾经获得过全省第二名好成绩的任建军也颇有盛誉。棋坛高手们一提起潍坊棋手,都不敢小觑。

    盼传承 后继渐乏人

    裴春亮闲来无事,正对后辈们指点一二。说起象棋后辈,裴春亮叹了口气。今年,他收了10多名学生,都在6到12岁之间,每周周六、周日来学棋。大多数时间,不是老棋友们来下上几盘,这里还是比较安静的。那些富有朝气们的年轻后辈们,几乎看不到了。

    当年潍坊象棋兴盛,棋坛高手层出不穷,可谓是“百花齐放”。凡有棋赛,潍坊各县市的棋坛爱好者济济一堂,那种场面在2000年以后就很少见了。

    “10多岁的孩子里,能说得上名字的,也就赵子仪、徐良进和季峰立等吧。”裴春亮和身边的江湖前辈们合计了一下说,这些孩子很有天份,但明显同龄可对决的高手已经少很多了,也就四五个人。而青岛和济南,年轻后辈却是层出不穷,有的已经参加过多场大赛,投在名师门下。

    年轻后辈们,年龄稍大一点,就会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还面对着网络等新事物的诱惑,能静下心来下棋的,也没那么多了。

    中兴之路遇阻

    “下棋能够开发智力,这点家长们都很认可。”裴春亮说,他教的学生中,很多对象棋很感兴趣,父母们也十分鼓励他们来学。因为下棋好的孩子们,大多很聪明,只要努力学习,成绩都很好。有学生愿意学、有父母愿意送,但潍坊象棋的传承发展仍然面临困局。

    2010年,潍坊自己举办的象棋赛屈指可数。裴春亮坚持举办了第六届金川杯赛,这是一位棋友赞助的。由于场地所限,参赛者只能有60多人,一些水平稍低的棋手甚至无法参加比赛。

    “没有比赛,怎么提高?”一位老棋友说,象棋是需要文化沉淀的,如果没有像陈天才老先生那样一生万余战,怎能锻炼出高手?90年代以前,但凡有人要参加潍坊、山东乃至全国的比赛,这个人所在的单位就会给放假、发补贴、报销,鼓励单位出现一个象棋高手。

    这种情形一去不复返,没有了资金和氛围,棋手们下棋都是在网上进行的,最多在潍坊地区转一转。如果要出潍坊,棋手就很难拿出资金、腾出时间了。

    过去,象棋在潍坊的群众基础极为牢固,男女老幼几乎没多少人不会下。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象棋长时间受到市场冷遇,二十年前风光无限的平民运动,二十年后再难吸引百姓眼球。象棋需要改变,需要更好的传承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象棋何以风光不再?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