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琳
如果不是报考大学时,意外被分到了古生物专业,也许他这辈子都不会与化石产生交集;假如读研时没有选择“恐龙王”赵喜进教授为导师,也许他这生不会与“诸城恐龙”结下不解之缘。但是“如果”没有发生,徐星来到了诸城,带着他的导师赵喜进教授未完成的心愿,全心全意致力于诸城恐龙化石的挖掘和研究。
★徐星个人资料★
徐星,中国古生物学家。1969年出生于新疆。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199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生物研究所读研究生,2002年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已是所里的研究员,中国研究恐龙最有成果的专家之一。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中生代恐龙化石及地层学的研究,已发现和命名15个恐龙新属种。1997年以来,在英、美、德、加等国著名学术刊物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11篇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SCI刊物引用率344次)。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
来诸城研究化石,是每个学者的心愿
诸城是角龙的乐园,诸城在白垩纪晚期,角龙家族几乎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
12月3号晚上,徐星在诸城说,从历史角度说,中国第一个有效命名的恐龙“盘足龙”就是在山东被发现的,是一大型犀角类恐龙。它是在上世纪初叶被一个德国人发现。“以前在黑龙江边上也有人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却不能被大部分人承认。”这个被命名为“满洲龙”的化石由于不是“有效命名”,所以山东名正言顺地坐上了“第一”的交椅。
在后来的恐龙化石研究发展中,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全部集中在诸城,所以让这个“龙城”在徐星的心中更加蒙上一抹神秘色彩。“作为一个研究恐龙的人,我肯定是对这里充满向往和好奇的。”徐星说,有机会来诸城研究化石,是每个学者的心愿。
“可以说诸城是角龙的乐园。”徐星认为,诸城在白垩纪晚期,角龙家族几乎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
徐星和其他专家还首次在诸城发现了霸王龙化石。“这是中国第一次确切无疑地发现暴龙科恐龙!”徐星介绍,虽然在此之前,中国相继发现有新疆的冠龙、辽宁的帝龙、甘肃的雄关龙,但他们与白垩纪晚期的暴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暴龙一直是恐龙考古者心目中的恐龙明星,但对中国来说却是姗姗来迟”。徐星十分兴奋,08年开始的是诸城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开始后不久发掘人员先后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牙齿和牙床化石,虽然已成化石却仍残留着骇人的锋利。随后,发掘人员又在臧家庄化石点找到了极为重要的暴龙下颌骨和一枚暴龙勾爪,接着又发现了更多的椎体。“我们终于肯定,大型暴龙在诸城横空出世,宣布中国从此也拥有了超级肉食性恐龙”。
上大学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恐龙
当时连高中老师都不知道古生物是个什么专业,说可能是新成立的高科技专业吧。
“其实在我印象里,上大学以前,我听都没听说过恐龙。”徐星是新疆伊犁人,地处偏远地区,教育十分落后。从小他就像多数男生一样,对物理、数学这类的学科特别感兴趣,希望长大能当个物理学家。
“报考大学时,为了能上个好学校,所以在专业上不能那么挑。”徐星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但由于可以选择的专业有限,他后来被分配到了古生物专业。“当时连我的高中老师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专业,说可能是新成立的高科技专业吧。”徐星打趣道,“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知道什么是古生物专业,才知道它属于地质学系”。
“我上研究生时,观察的第一个恐龙化石标本,就是莱阳的‘鹦鹉嘴龙’,当时还写了相关的论文”。徐星说,自己攻读研究生后,研究的第一种恐龙是“鹦鹉嘴龙”,而观察的标本就在山东。“当时看着那个化石好激动,很大很漂亮。”山东的恐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来到诸城研究化石时,山东恐龙化石给他带来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像遇到了故人、老朋友。他说,这里吸引他的不仅是资源丰富的恐龙化石,还夹杂着难以割舍的“山东恐龙情节”。
自打诸城市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恐龙化石以来,徐星和专家组先后发掘出了库沟恐龙化石长廊、龙骨涧恐龙化石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和黄沟恐龙足迹群,“诸城市成为我国恐龙化石的盛产地。”
挖掘恐龙化石时,导师只开了个头
大学时的专业不是自己选的,所以学习时提不起兴趣很叛逆,非常不用心。后来为了留在北京,徐星才“临阵磨枪”,考上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生物的研究生,认识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导师———赵喜进教授。
“我的研究生导师是赵喜进教授,第一次听到诸城这个地方,就是从老师的口中。”徐星说,“恐龙王”赵喜进老师经常向他讲述恐龙知识,将毕生的研究成果都告诉他。
在一次谈话中,赵老师突然感叹自己有一
个没有完成的心愿,就是在1988年挖掘诸城的恐龙化石时,只开了个头,却没有多少研究成果。看到当时老师失落的样子,徐星就开始在脑海中不停地想象那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他是多么希望能代替老师去圆了这个梦想。
“赵老师对我非常好,就像父亲一样照顾我。”徐星说到这里有些激动,大学时的专业不是自己选的,所以学习时提不起兴趣很叛逆,非常不用心。后来为了留在北京,才“临阵磨枪”,考上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生物的研究生,认识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导师———赵喜进教授。看到自己中意的学生对古生物学并不感兴趣,赵教授对徐星从没有过严厉地批评,反而总在有意无意间向他讲述各种有趣的恐龙知识,灌输自己的毕生所学。
徐星说,导师的一番苦心渐渐起作用,自己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后来我感觉到,恐龙化石研究是发现类的学科,挺有意思”。徐星说自从知道了老师的遗憾,他就一直憋着一股劲,希望能有机会来到诸城替赵教授了了这个心愿。但是自从研究生毕业后,他就一直国内国外、天南地北地四处考察,始终没有实现。
“这成了我心里的牵挂,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终于在2008年,诸城旅游局决定再次开始挖掘研究当地的恐龙化石,并找到赵喜进教授,希望他能“出山”继续主持化石挖掘工作。但赵教授由于常年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年事已高的他身体上已经力不从心,便“做媒”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徐星。经过一番洽谈后,旅游局与徐星签订了合作协议,聘用了他和他的团队,“大方向的把握还是要向老师请教,只是具体的工作交给我做。”
从未见过的化石,带来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全市30处化石点发掘工作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恐龙化石仅仅露出冰山一角。
2008年的夏天,工作人员和研究专家在对诸城臧家庄附近的化石群进行挖掘时,发现前所未有的恐龙化石。接到消息后,徐星迅速赶到诸城,到陈列馆
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块化石非常重要”。看到眼前这一从未见过的化石,徐星意识到它将会带来恐龙化石研究的突破性进展。随后他将该化石带回北京研究,最后将其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并将论文发表到《中国科学通报》。
“‘诸城中国角龙’和‘意外诸城角龙’的发现在我所有研究成果里,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徐星告诉记者,每年世界各地会有很多新恐龙物种的发现和命名,但是不可能每篇相关论文都像他一样发表在世界顶级综合类杂志上。“通常情况下,论文都是发表在专业性杂志里面,这从侧面也说明了,诸城这两种恐龙化石被发现的研究意义有多么重大。”
“目前看来,莱诸盆地恐龙灭绝原因有四种可能。”徐星分析,第一种可能,强烈的地壳运动,如火山喷发或地震,伴随着洪流爆发而集群死亡。化石中混杂着的火山灰和砾石就是实证。第二种可能,致命瘟疫流行,恐龙传染疾病而灭绝。第三种可能,因地球引力变化,北冰洋海水流到太平洋,导致温度降低,恐龙无法正常繁殖而灭绝。还有一种可能,白垩纪晚期,臭氧层变薄,最终导致气候变化、植物枯萎、恐龙灭绝。 “最有可能的就是第一种,恐龙一起游移活动时,突然间遭到某种外力作用,导致恐龙灭亡。然后洪水将恐龙尸骨移动,最终在龙骨涧一带沉积,导致诸城龙骨涧的恐龙化石很集中。”
徐星说,因为今天夏天雨水较多的原因,在部分化石点上形成了水塘。在舜王街道李家庄子等化石点,有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盖上了房屋。徐星说,全市30处化石点发掘工作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恐龙化石仅仅露出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