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雯雯,是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的一名普通的菜价调查员,她今年虽然只有24岁,但从事这一工作已有3年时间了,对上百种菜价的价格变动了如指掌,用她自己的话说,“原来都不会做饭,现在调查菜价,也开始慢慢喜欢上做饭了。”
孔雯雯告诉记者,济宁城区共有5个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她负责调查其中的北菜市,每隔5天,她就要去市场调查一次价格情况。孔雯雯拿出一张表格告诉记者,“这个上面涉及肉、禽、蛋、鱼、鲜菜等上百个种类的调查,每5天就要集中上报一次。”
9日上午9点多,记者随孔雯雯来到北菜市。她把价格调查员的工作证放进口袋里后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这些摊主一看到是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提供的价格都不准确,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都是先以居民的名义去询问价格。在一个蔬菜摊点前,孔雯雯停住了脚步,开始调查菜价,“大娘,这个茄子多少钱一斤?”“2块2一斤。”孔雯雯随手记了下来。“有时经常去,一些警惕性较高的摊主也会怀疑,我才会亮明身份,不配合的情况也会有,但毕竟是少数。”孔雯雯说。
“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调查时一天往往要去两次,同一个品种要问三四家。”孔雯雯告诉记者,毕竟菜价一天也是会变动的,她通常上午、下午各去一次。就是同一个品种,由于进货渠道和质量有差别,不同的摊主要价也不一样,有的高些,有的则低下,像这种情况,就要取一个均价,这样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这一品种的价格变动。
“自从当上菜价调查员,慢慢也开始买菜、做饭了,现在这上百个品种,我都记在心里了,即使不拿调查表,也能在询问完之后记在脑子里。”孔雯雯对记者说,已经成职业病了,走到别的市场看到这些东西,也想着凑上前问问卖到多少钱了。
本报记者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