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冰预警,能否及时畅通?
  • 2010年12月27日 作者:
  • 【PDF版】

    25日,莱州海庙港渔民在冰面上调整船锚的位置。    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郑东要随时监控天气情况。张琪 摄

    本报记者 张琪

    编者按

    受连日来的强冷空气影响,莱州湾海冰卷土重来。据当地边防部门介绍,26日,虎头崖港海域已经生成近60米宽的海冰带。

    海冰一来,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当地的渔民。今年年初,我省遭遇40年一遇的海冰,当地渔民损失很大。12月15日突如其来的海冰又让渔民一度惊慌。海冰来临前,相关部门能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又能否直达渔民?

    ◆海冰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按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六大类。

    ◆海冰预警等级

    目前的海冰预警分为蓝色、黄色和红色三个等级。蓝色预警表示冷空气即将来临,海面可能会生冰;黄色预警表示冷空气来临后已经出现冰情,此时必须进行防范;红色预警表示海冰已经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土办法和天气预报难以应对海冰

    26日,莱州湾虎头崖港再度被冰封。当地渔民告诉记者,莱州几乎每年都结冰。那当地的渔民如何获知冰情呢?

    虎头崖镇后趴埠村扇贝养殖户赵长秋说:“一些老渔民都有看天气的土办法,比如‘天空很黄就有大风’、‘盐巴潮时就有大雨’、‘早看东南,晚看西北’等,但随着天气预报逐渐普及,这些土方法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赵长秋说,除了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如果有恶劣天气,村里还会通过大喇叭进行通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渠道了。

    一般的天气可以通过天气预报了解,那海冰又该如何及时预警呢?

    莱州养殖户苏晓东雇了一些外地工人在船上打工。今年1月份海庙港冰封,他的船只就被困在海上了。虽然船被困,但工人的工资还要正常发,“这是一大部分开支。”

    苏晓东说,如果能有人告诉渔民解冻的准确时间,他最起码可以让工人先回家,这样也能节约一部分开支。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冰首席预报员郑东说:“仅仅通过收听天气预报和土方法已经很难掌握海上天气情况。对渔民来说,及时的预警信息不但可以为他们出海作业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还能为他们减少损失。由此可见,预警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海冰预警发布慎之又慎

    

    有关部门有无专门针对海冰的预警?记者从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到,海冰预警每年都会发布。该中心站预报室主任张佃东说:“莱州湾每年都会结冰,只不过有轻重之分。去年他们共发布过4次预警。”

    12月15日,莱州虎头崖港近岸结冰,首先发现这个情况的是当地边防部门。当地渔民说,当时他们并没有听到冰情预警。对此,张佃东说,根据天气情况走向,这次海冰会在短时间内消融,不会对渔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因此还未达到发布海冰预警的地步。

    “预警一旦发布,海上渔船停止作业,来往的航班停航,这关系到经济利益,因此在海冰预警的发布上,必须慎之又慎。”张佃东说。

    预警在什么天气条件下才会发布?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冰首席预报员郑东告诉记者,海水结冰的天气条件是:有雨雪,气温在-8℃—-7℃,“渤海湾的海水温度在-2.3℃时海水达到结冰状态。”

    郑东说,有时气温下降并不一定会让海水结冰,因为海水散热的时间比较漫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情况下,低温天气持续两天,海水水温才有可能达到冰点以下,这也充分说明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也是预警发布的前提条件。

    预警信息逐级下发有不少弊端

    海洋预报部门需综合考虑才能发布海冰预警,渔业部门有没有相关的预警手段以减少渔民损失?

    莱州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施海波坦言:“关于海冰的预警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不过当地目前的预警系统还不是很完备,各个乡镇的普及程度也不太相同。一般来说,一旦遭遇恶劣天气,他们会通过行政手段一级级向下传达。传达的信息包括海冰的外延、厚度等等。”

    烟台市海洋渔业局环保科科长孙召波说:“目前渔业部门并无直接的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据悉,他们也是在获知天气预报后再通过行政手段向县市、乡镇、村庄传达。在没有预报能力的前提下,渔业部门也缺少一个与海上作业人员直接沟通的平台。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遇到恶劣天气,北海预报中心会将信息首先传达给省海洋与渔业厅,然后再逐级下发。这种方式有不少弊端,因此建立预警平台,与基层直接沟通很有必要,但是预警预报机制的建设需要国家投入资金支持。

    完善预警制度,需涉海部门共同参与

    “预警消息的发布渠道目前并不算畅通。”张佃东告诉记者,“目前预警只能发给大的涉海单位,但是受到尚无规范的信息发布平台等因素的制约,真正需要预警的沿岸个体养殖户、渔民无法及时知晓。”

    能不能通过点对点短信的形式将预警信息直接发到渔民的手机上?记者从烟台市海洋渔业局渔港监督处了解到,目前渔业部门正在建设海洋渔业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监控平台。渔港监督处处长王力波说,“该系统主要是对渔船的大体位置进行定位,便于海上救助,但是与渔民的点对点互通平台目前还没有。”

    海洋环境预报有无可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张佃东说,目前他们正在着手推进这项工作,初步打算在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后加入海洋预报。在海上有恶劣天气时,借助天气预报主持人进行讲解,让老百姓做到充分了解。如无重大恶劣天气,一般会以字幕的形式进行播报。

    “预警制度走向完善需要时间,也需要慢慢打磨,这是一项既繁琐又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及涉海部门的共同参与。”关于海冰预警的前景,张佃东这样分析。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冰首席预报员郑东说,他们今年关于海冰预警的能力又提高了。“一旦海上遇有恶劣天气,我们会通过视频会议与全国的专家面对面交流,对方会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样海冰预测的准确性上会大大提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冰预警,能否及时畅通?
海事卫星监测海冰动态
省内4地需重点防范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