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围脖”狂热下的 文化浮躁
  • 2010年12月27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郭静

    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写下短短140个字以内的文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就是微博带来的一种崭新的传播生态。在新华社的报道中,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崛起年”。2010年,微博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存状态,由微博而形成的独特语言风格,甚至一种特殊文体,也在逐渐被人们所习惯、接受,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发言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微博小说也在挑战着人们对传统文学的认知。

    你可以对微博不感兴趣,但你没法忽视它的存在

    早上睁开眼,伸个懒腰,先摸出手机,登录微博,发一条信息,然后再浏览一遍评论才起床。这是网友“小鱼”半年以来养成的习惯。

    网友小鱼是青岛一家外企的职员,27岁,目前单身。自从微博介入她的生活后,她自嘲就像有了男友,“形影不离”。微博,成为继博客之后的另外一个人群聚集的江湖。

    早上9点上班,打开电脑,登录微博,回复评论。然后再点击小S、赵薇、潘石屹等明星微博,浏览一遍,遇到有感觉的评论就跟着“踩”一下,留下“脚印”就走。看着微博里浓缩出来的百字左右的语言精华,她的心情会一下子很快乐。

    除了处理工作事务,她不断盯着微博空间的变化,只要有空就贴上几句。有时候甚至只是简单的一个惊叹号:“!”“关键是参与,微博的快捷和简短,让大家觉得‘织围脖’的过程充满了快乐。”她说。

    下班后就更忙了。走在街上,她随时可以拍下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某个美女搞怪的衣着或动作,然后传到微博上,便会引发一阵波动。

    当心情不爽或者工作不顺利时,微博便成了她倾诉的空间。“今天我好烦,心情阴得要滴雨。”“时间在悄悄流走,我在做什么?”……只言片语的发泄,会让她失衡的心理暂时得到平静。

    沉醉微博世界,有时她也会深感不安。“过于迷醉成瘾,总归是不好的,比如工作会走神,熬夜会影响精力,现在经常觉得眼睛发涩,滴眼药水也白搭,我知道任何事都该有节制,但是现在却很难罢手。”

    她有时会拿潘石屹的一句话做挡箭牌:“你可以对微博不感兴趣,但你没法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它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让你不得不为自己占个座。”

    微博的渗入速度极快!据第三方调研机构DCCI预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

    微博为何有如此魔力?有传媒界人士称,这首先跟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有关系,而且微博的注册程序很简单,一般只需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然后通过手机随时发表自己的心得,了解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传播消息的欲望,比如每天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告诉亲友,与他们共享。”

    “被微博”时代还能热多久

    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评价微博是“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微博与手机、互联网紧密结合,正以碎片的形式改变着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

    专家们不断描述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在这个缺乏耐心的浮躁时代,严肃的问题被消解了,比如谈严谨的专业问题,跟帖者寥寥无几,但是谈论明星的逸闻趣事,则会蜂拥四起。

    这让很多学者感到沉重的无奈。“目前,微博交流成了流行的社交方式,很多年轻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朋友,但是在网络上却异常活跃,他们的朋友可能属于不同的生活圈子,生活中很少有交汇的时候,但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却无话不谈。此时,微博起到的是一个临时纽带的作用,把很多不同圈子里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但是你接受的是破碎的、毫无逻辑性可言的信息,而不可能是系统的、富有理性的信息。”

    有人说,我们的成人世界正在贬值,我们在一个儿童化的社会。儿童的世界往往是片段化的,兴趣难以稳定。其实从BBS到博客再到微博,中间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当一阵阵新的网络热潮掀起,微博热还能持续多久呢?

    “觉得自己是‘被微博’了,潮流来的时候,控制不住跟了上去,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可能自己就懒散了。毕竟生活还是现实的,微博的光芒还是难以照进现实的啊。”“鸟在飞”于11月15日最后一次更新微博时留言道。

    微博小说被断言为“短命文体”

    2010年推出的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受到网民与媒体关注。小说讲述的是“我”(大叔)与一个明星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人到中年的“我”对世界的观察与认识。小说再现了都市人忙碌的生活,“微博”如同对白一般穿插于情节中,网络语言俯拾即是,人物处理问题的手段包括拍照、发帖、炒作等网络行为。“在每节140字内完成1至3个包袱,至少要完成一个情节点,我觉得这正是微博小说的一个特点。这样可以提高大家参与转发、互动的积极性。”作者闻华舰在接受采访时说。

    文学评论家认为,微博在个人性、创造性和形式感方面与文学有诸多切合点。但也有网民指出,《围脖时期的爱情》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内容尺度“大胆”、“格调不高”,“会伤害文学本身的纯粹性”。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说日本作家竞相写微博小说。一位名为 仁成的作家所撰写的《喃喃自语的人们》,连载三周来,“跟随者”已近万,被评论家评价为“也许是 仁成的最高杰作”。但 仁成却指出,微博小说的流行可能只是“一过性”的,随着下一种新媒体的登场,无数的“喃喃自语”会像泡沫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和手机小说的巨大发展潜力不同,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这么说是因为自诞生以来,微博小说就存在着天生的致命缺陷。这些缺陷包括它的呈现形式———语录体。毫无疑问,语录体是微博信息的主要呈现方式,它讲究在140字的篇幅以内,有头有尾地叙述完一条信息,并且表达观点或倾向,而情节的延续性则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微博小说的语录体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

    此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除非跟随者、关注者、“粉丝”只订阅一位作家的微博且形成连续性阅读,才能够明白作家的微博小说立意在哪儿、人物性格是什么、情节发展怎样。而事实是,绝大多数微博读者的关注和订阅对象,不可能只是一位作家。他们的微博首页上,会出现其他亲朋好友、名人明星、单位机构的微博信息,在各种内容构成的信息洪流里,微博小说本来就呈现的碎片式结构,更会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所以说,微博是“魔鬼词典”的盛产地,但不是诞生小说的温床。

    微博在国内开始流行时,曾有出版社敏锐地发现了它的价值,推出了收录精彩微博的图书。但微博图书和博客图书遭遇到了同样的境况———既然这些内容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读到,何必再多此一举买书呢?微博写作与出版都难成大器,这么说不是对微博有偏见,而是微博的性质注定了它只是信息与情绪的集结平台,而非思考与创作的世外桃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围脖”狂热下的 文化浮躁
微博热词
微博新文体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