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B9岁的兵妈妈王秀英走了
老人家17岁开始拥军,70岁做起拥军鞋垫,共做了2400双
  • 2010年12月27日 作者:
  • 【PDF版】

    兵妈妈王秀英生前在缝制鞋垫的一幕。本报通讯员?杨子?摄

    本报 记者 吕修全 本报 通讯员 林芳芳 杨子

    12月24日早7点,静谧的威海市区降下细碎的雪花。威海市殡仪馆气氛庄严、肃穆,驻威某部22名海军战士默默地肃立在告别厅门前,为兵妈妈王秀英送行。12月22日,环翠区鲸园办事处东山居委会著名的拥军模范王秀英老人走完了她89岁的人生旅程。

    17岁开始拥军之路

    提起“兵妈妈”王秀英,驻威某部的海军官兵没有不知道的,都说她是个爱兵如子的好妈妈。每年从春天到“八一”期间,是王秀英老人最忙碌的时候,她要赶在建军节来临之前,赶制出100双拥军鞋垫送给海军战士。老人常说:“我老了,不能为部队建设做什么了,只要我不死,就一年给战士们做上100双鞋垫。”??王秀英17岁就开始了她的拥军生涯。当年,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王秀英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先后参加了革命。婚后,王秀英的丈夫宋岳西先是给胶东特委负责人曹漫之做过交通员,后来又参加了支前工作。而照顾双方老人的担子都落到了王秀英一个人的肩上,她留在家里一边种地、侍奉老人,一边抽空为解放军们洗衣服、缝被子、做军鞋等。

    1960年,已是6个孩子的母亲的王秀英年届40岁,得知正在大连某部任职的弟弟妹妹的孩子没人照料,王秀英毅然来到大连弟弟妹妹的家中,当起了侄子、外甥们的“妈妈”。王秀英看到周围许多军人家庭工作忙,没时间看孩子,她就帮忙照看孩子。后来孩子越来越多,王秀英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她就找到了一所闲置的旧房子,自己掏钱买了暖瓶、茶壶、脸盆等日常用品,并找到辖区内两位适合干这个工作的家庭妇女,创办了专为子弟兵服务的家庭式小幼儿园。孩子们的入托费王秀英分文不收,她说,为军人家庭看护孩子不是为了赚钱。

    年届七旬又续拥军情

    1975年,与丈夫分别达15年之久的王秀英终于回到威海家中与丈夫团聚。 爱兵的人不能与当兵的人打交道,日子实在不好过,回到威海后的王秀英总是觉得生活中缺少了某种欢乐,闲下来的王秀英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1990年,年届七十的王秀英在经过考虑后,自当年春天开始就做起了拥军鞋垫。一针针,一线线,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王秀英对亲人子弟兵万般的情和恋。当她第一次把她精心制作的100双鞋垫送到驻威海军某部时,听着战士们一声声“兵妈妈”亲切的呼唤,王秀英终于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王秀英老人去世后,家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400双鞋垫,这是老人近两年来多赶制出来的鞋垫。老人生前就和东山社区工作人员交代过了,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代表她明年“八一”时把这400双鞋垫送给战士们。据统计,兵妈妈每年制作100双鞋垫送给驻威某部海军战士,20年间共送出了2000双鞋垫,这样算来,她一共做了2400双鞋垫。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B9岁的兵妈妈王秀英走了
子弟兵含泪送别兵妈妈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