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夜幕中的喧嚣菜市
———记者凌晨体验蔬菜批发市场摊主最忙碌的4小时
  • 2010年12月27日 作者:
  • 【PDF版】

    货不多了,记者爬上大货车帮吴凤芝卸白菜。

    尽管辛苦,但是吴凤芝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头天晚上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向隔壁摊主借的方便面暂时为丛超提供了一点能量。

    挑拣冻坏的洋葱,张村义一刻都闲不住。

    文/片 本报记者 冯砚农 林丹丹

    凌晨4点,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寒冷冬日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被打上了厚厚的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道路两旁凌乱地停放着各种小货车,吆喝声、喇叭声混杂着,很是热闹。这里是担负着为城市供应蔬菜的地方———威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2日凌晨,记者历时4个小时亲身体验了一回“蔬菜批发商”,感受他们不为人知的辛苦。

    白菜商吴凤芝:

    七八年了,都没见过老家的父母

    “一般12点半就来批菜了。”批发市场外批发白菜的吴凤芝说道。今年是吴凤芝来威海做白菜批发生意的第七个年头。头上围了厚厚的围巾,身上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棉衣。其间断断续续地有人来批发白菜。“最近这几天都在赔钱。这一车卖了三天了,一半都没卖完。”吴凤芝指着身后一大车白菜说,从江苏运白菜过来,费用特别高,租车不说,还要安排司机食宿。
    生意不好,吴凤芝索性和记者聊起天来。“今天的天儿挺暖和的。”看着穿着单薄的记者,她数了数身上的棉袄,里里外外一共五大件。“今天穿得不算多,最冷的时候光羽绒服就要穿三件。” 
    免费搬运蔬菜也是批发市场上一项重要“任务”。记者爬上装有两万斤白菜的大货车,一包白菜50斤,搬起来实在太重。吴凤芝说,“我们一天要搬100多包,已经不觉得沉了。”只搬了几包白菜,胳膊已经承受不住。站在寒风中,吴凤芝一口热水都没有。“一天吃两顿饭太正常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吃饭。”  谈起东北老家,吴凤芝眼睛湿润了。“已经七八年没回家了。老父母还在家里。”说到这儿吴凤芝顿了顿,眼神中不见了起初的乐呵。对于父母,吴凤芝有着很多愧疚。“生意忙、路上费用高,来了还没回去过,只是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

    冬瓜商丛超:

    挣钱培养女儿走“艺术之路”

    凌晨5点30分,记者见到丛超时,他刚从隔壁摊主那儿要了碗方便面,用胳膊支在秤上大口大口地吃。“我在这批发市场呆了10年了。”40岁的丛超老家在济南商河。10岁那年从老家来威海,一呆就是30年。如今丛超满口地道的威海话,如果不是他自己说,连本地人都很难分辨。“冬瓜生意不好做。”与张村义紧邻的也是搞冬瓜批发的摊位,这样他颇感压力。“生意不好干,幸亏老主顾比较多,挣几分钱就卖。”
    记者说明来意,他很热情。“欢迎体验,千万别喊累。”正说着,生意来了。丛超立马放下手中的饭碗和客户交谈起来。最终敲定500斤。记者从一堆冬瓜中随意捡了个试着往运货车上搬,比想象中的重多了。“换个小点的,大的你根本搬不动。”几个冬瓜搬下来,冰冷的身子就热了起来。看着穿着单薄的丛超,额头上竟然渗出了汗珠。
    最近一段时间丛超特别辛苦。小女儿刚刚出生,妻子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孩子。“晚上回家照顾小的,一天就睡两个小时。”丛超的大女儿今年13岁,从小就酷爱舞蹈。为了圆女儿的艺术梦,他不惜重金将女儿送到了济南的一家艺术学校。张村义说,13岁的女儿是丛超挣钱的动力。“学艺术很费钱,一年两万多。”

    洋葱商张村义:

    每年都冻伤耳朵已经习以为常

    在批发市场内批发洋葱的张村义,已经在市场内呆了七八年。他一天的工作从凌晨1点开始。拆开整袋洋葱倒在筛子上一个一个挑选。“冻坏的、腐烂的都不能卖给客人。”记者摘下手套,也学他挑选洋葱,不一会儿,两只手就冻得发麻,而这工作张村义当天已经干了4个小时。
    闲聊中,记者发现张村义两只耳朵严重冻伤了。一块块黑色的冻伤痕迹,看得记者触目惊心。“每年都冻成这样,习惯了。”张村义有些内向,每每有顾客上前询问,他只是微微抬起头没有太多表情,边挑洋葱边说,“8毛5一斤。”记者注意到,张村义的手与常人不同。沾满泥土的手呈黑紫色,上面有深深的口子,个别新口子还渗着红色的血水。
    记者想学张村义那样,将一袋洋葱倒到筛子上,试了几次都没成功。“一包洋葱将近90斤,你哪搬得动。”张村义告诉记者,他一天最少要搬2000多斤,忙的时候能搬到5000斤。前几天下雪,为了不让洋葱冻坏,他给洋葱盖上了毡子。“一片毡子12米,用了4块。”
    “我们赚的是辛苦钱。”在跟随张村义专门送菜的三轮摩托车去送货的路上,耳边的风呼呼吹过,脸上如刀割一样。不到2分钟,手已经冻麻。张村义说,这样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每天都是这样,有时候雇工人,有时候自己送。一天最早也要下午3点才收摊。”

    记者手记

    平凡的人们给我太多感动

    

    冬日的凌晨,整个城市被黑夜笼罩,显得异常宁静。凌晨4点钟,记者行走在漆黑的马路上,始终不见车辆驶过。在步行大约15分钟之后记者终于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师傅,去寨子批发市场。”一路上所到之处,始终是宁静。当出租车驶近目的地时,眼前的景象让记者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这里车辆进进出出,交易声此起彼伏,有着与如水的黑夜格格不入的喧嚣。

    凌晨4点到上午8点,4个小时的体验时间虽然有些短暂,但过程经历起来却有些痛苦。50斤一袋的大白菜每抬一袋都很费力;寒冷的冬天伸出手逐个挑选洋葱是一种煎熬;一个人勉强能抱起来的大冬瓜搬不了几个就腰酸背痛;平日里不多看一眼的拉面也变成了人间美味;还有热情蒜商提供的免费大蒜。这一切带给记者震撼的同时是感慨。面对批发市场上像吴凤芝、张村义、丛超一样饱受艰辛又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们,记者不禁自问,是我太娇弱还是他们太坚强?

    在没有亲身体验蔬菜批发市场商贩的艰辛之前,面对餐桌上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记者从未认真思考过从田地到餐桌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可是今天这4个小时的亲身经历,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夜幕中的喧嚣菜市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