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举国”,还是“全民”
第一次争论的声音
  • 2010年12月28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志刚

    广州亚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199枚金牌,在时过境迁之后,渐渐成为浮云,飘散到记忆的各个角落。相反,一位媒体记者所发出的看似偏执的质问,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场“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之间的论战就此展开,以往心照不宣的龃龉,正式变成了面红耳赤的争执。

    一石激起千层浪

    11月13日,广州亚运会正式开幕。第一个比赛日,中国军团狂揽19金独占鳌头。11月14日,杨明一篇《中国独大是讽刺》的文章面世。  杨明认为,“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体育等同于金牌,把体育当作强国符号,这其实是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在亚洲,我们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然而,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这难道不是讽刺吗?难道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举国体制”的反击

    杨明的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反应。11月15日,江苏体育局局长、中国亚运代表团副秘书长殷宝林率先向杨明“发难”:竞技体育争金牌有什么错?竞技体育争金牌和发展群众体育有什么矛盾?某些记者为出名,总是炮制一些所谓“高论”,这简直是颠倒是非!  而在11月18日,中国体育界元老、国际排联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杨明的观点“有片面性”,“所谓的金牌战略,要淡化金牌的意义,主要是对政府体育机构而言,但对运动员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意义。”  在某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这一争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广州亚运会的关心。

    被误读的“体育”

    实际上,争论的出发点在于,竞技体育带来的金牌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的全民素质,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人民来说,哪一个更加重要?体育本身,应不应该继续被附加上更多的社会意义?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体育在中国都承担着体现国力、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甚至振兴中华的重任,但在新时期我们需要重新分配有限的体育资源,更多地让“体育”回归强身健体的职能。 是杨明误读了体育,还是官员们误读了体育?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是非很难说清楚。有一点可以确定,杨明那篇文章给中国体育界带来的强烈刺痛感,有着积极的警醒作用,并且具有超越体育范畴的社会意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刘翔蹒跚学步
“举国”,还是“全民”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