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4年生态保护换来我省首个森林生态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披上“国字号”,昆嵛山更靓
  • 2011年01月18日 作者:
  • 【PDF版】

    昆嵛山自然风光优美(资料片)。

    本报记者苗华茂 本报通讯员 张瑞蒲

    66年前,位于烟台东部的昆嵛山林场建场,与泰山、徂莱山、崂山并称为山东省四大国有林场。如今,摒弃“以林养林”已14年的昆嵛山,靠着生态保护正式成为全省第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宝库>>

    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山里就有数十种

    近年来,“昆嵛山”这三个字在众多海内外游客心目中并不陌生。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所以知名度越来越高,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风光的秀美。然而,仅仅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不足以让其跻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昆嵛山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据了解,昆嵛山是生物学上一道奇特的南北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也是东北亚内陆与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昆嵛山属长白山系,黄、渤海的形成使昆嵛山长期与长白山山体分离,成为暖温带具有独特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经科学考察,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高等植物161科,536属,10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模式植物8种;有野生动物1161种(含昆虫)。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0种,模式昆虫1种;有微生物71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真菌1种。保护区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下,昆嵛山形成了复杂、稳定的生物链架构,生态系统实现了动态平衡,具备了暖温带森林完整的生态功能。昆嵛山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在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滞留大气尘埃、科学研究等七大生态功能上,每年创造生态服务价值达5.1亿元人民币,为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态保证作用。

    林场转身>>

    三项新决策带来十四年生态大变样

    1944年建场的昆嵛山林场,与泰山、徂莱山、崂山并称为山东省四大国有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靠采伐林木和加工木材,这里曾经辉煌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化管理,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林场以造林护林为主,那时职工队伍稳定,森林资源持续增加。

    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里开始步入困境。为了探索昆嵛山林场的发展出路,以场长姜占太为首的新一届党委班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保护和建设好昆嵛山,就是保护历史、建设生态,这是林场的最大责任和使命,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姜占太发动职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了从营林上下功夫、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的思路,综合挖掘森林固有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全新模式。

    1997年下半年,昆嵛山林场相继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一是“停”,果断停止变了调的“修枝定株”作业。“修枝定株”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营林生产技术,后来由于林场经营困难,逐渐出现了不合理的过度性砍伐。为了防止伤林毁林,他们痛下决心,停止“修枝定株”,由此带来的是收入的减少和每年每个职工2000斤“福利柴”的消失。

    二是“转”,就是对效益不好、消耗木材的企业实行转产。此前,为了发展“多种经营”,昆嵛山林场先后办起了几个企业,但与林业关系不大,经营状况也不理想。为此,他们及时关闭了与生态建设相悖并陷入困境的纤维板厂、钢厂、塑料厂、线路板厂,职工就地转产,全部从事育苗、营林工作。

    三是“开”,就是敞开山门,吸引客人来旅游。以前,为了防火、护林,昆嵛山长期处于封闭中,外人不准进场、生人禁止上山,放着美好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为了把昆嵛山巨大的旅游价值发挥出来,他们确定在严格划分生态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布局、区别管理,把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靠生态环境搞旅游开发,以发展旅游促生态保护,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保护区将建设“三区四板块”

    据介绍,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区位置和地位不同,各司其职,互不侵犯,共同构成了保护区主体。核心区是昆嵛山的重要构成面,是各类动物和植物的天堂,不允许人类踏足,“原汁原味原生态”是其真实写照。缓冲区位于三环的中间一环,是承接另外两区的“连接带”,动物活动的“频繁区”,它同样只能保护,不在开发规划范围内。

    实验区是环状规划的最外围,将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的“主打区”。规划中,核心区和缓冲区构成的保护区与实验区将被划分为四大板块:原生态保护板块、生态旅游板块、休闲度假板块和生态农业板块。

    昆嵛山的“森林保护”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姜占太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场内两虫成灾,大片的赤松遭到危害,国家动用飞机喷洒农药,虫子是灭光了,但是鸟类也从此远走他乡,树木大面积死亡,“用了近五十年时间,才恢复到今天的水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嵛山自然保护区迈进国家级
披上“国字号”,昆嵛山更靓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