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在意传统习俗,买碗筷、蒸大饽饽、贴春联很少“有份”
新年渐近,年轻人“淡”看年味
  • 2011年01月18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娜李园园

    腊月忙年,老一辈的人都开始忙活起来。买碗筷、蒸大饽饽、贴春联……而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的习俗却并不在意,对年味看得有些淡了。

    过年添碗筷,从没听说过

    添筷子添碗,过新年。这在老一辈人眼里是忙年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此并不感冒,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习俗。

    腊月十四,记者在沃尔玛超市看到,碟和碗被摆在醒目位置,很多市民正在选购。记者发现,来选购碟、碗的市民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看看就走开了。

    “过年添碗筷,添丁进口,家族兴旺。”正在选碗的葛阿姨乐呵呵地说,“我结婚到现在40个年头了,每年都添碟添碗筷。今天天气好,和老伴来买新碗。”葛阿姨很有经验,拿起贴有荷花色图案的盘子仔细地看,还用手摸一摸是否平滑。“选碗筷一定要选双数,吉利。现在年轻人都不买碗筷了,我买的这六个碗两个盘,有四个是给小儿子家买的。”记者看到葛阿姨的购物车里还放了两排筷子。

    从碗筷专区路过的年轻人,很少有驻足停留的,很多人连看都不看就过去了。记者采访了十个年轻人。在这十人中,有三个表示知道过年添碗筷的习俗,但都表示没有专门去买过碗筷。“很少在家里做饭吃,用不了那么多碗筷,买了累赘。而且平时上班,午饭都在单位吃,家人朋友聚餐也在酒店吃,没必要买那么多碗筷在家里。”26岁的赵佳慧这样说。

    买大饽饽的,少有年轻人

    在烟台,过年蒸大枣饽饽是个传统,意味着“蒸蒸日上”的红枣大饽饽,几乎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

    17日,记者在大润发超市看到,香甜的“红枣大饽饽”已经摆上柜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选购。今年68岁的孙老太太看到大饽饽后,立马拿了两个放进购物车。她告诉记者,她过年最喜欢吃红枣大饽饽,以前过年时都自己蒸大饽饽吃,“现在老了,一个人蒸不了那么多,孩子们都不会蒸,只能买着吃了。”五十多岁的市民李女士也选了两个红枣大饽饽,“这一个大饽饽就够我们两口子吃的。虽然卖的比不上自己做的好吃,但是省事。”记者看到,选购大饽饽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市民,而年轻人几乎没有。

    记者从蓝白快餐有限公司了解到,订购大饽饽的市民一年比一年多。随着市民需求的增多,大饽饽的品种也多了。“现在自己蒸大饽饽的越来越少,年轻人更不会蒸了。”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不爱贴春联,偏爱福字或灯笼

    “过年了,买两个灯笼和福贴挂起来,喜庆。”大红灯笼和鎏金福字无不提醒市民,新年就要到了。三站市场的红灯笼和福字卖得很好,五六家店门口都挤满了人,却看不到春联的影子。经过询问店主,记者找到在角落里为数不多的春联。

    “父母家过年会贴春联,我们的新家从来没贴过,要用胶水粘住,挺麻烦的,买两个福字挂起来有点年味就行了。”李晓告诉记者,结婚三年,他们小两口每年只买福字,或者灯笼,没有贴过春联。“贴了也没有人看,旧了还得清理。”

    “买灯笼和福字的人比较多,买春联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一位卖灯笼的女店长告诉记者,市场上春联的数量有限,样式和内容和去年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买春联的顾客少,我们进货自然也少。”

    当被问及过年会不会自己写对联时,很多年轻人都显得很惊讶。“都什么年代了,毛笔都很少见了,还自己写春联?”27岁的宋守凯说,“我周围的朋友贴春联的少之又少,更别说自己写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41小时的车程要站17个小时
龙凤呈祥
新年渐近,年轻人“淡”看年味
各种营养品配料不明消费者购买凭感觉
不用胶水就能贴福字年底静电福字热销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