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钊 王金强 牟张涛
在提交德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德州市重点建设禹城科学发展示范区、齐河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庆云改革创新示范区,鼓励示范区先行先试、率先跨越,通过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区域发展水平。25日,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来自禹城、齐河和庆云的人大代表团,听相关代表勾画了示范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蓝图。
人大代表、禹城市市长 张磊
突破提升传统工业
一提起禹城的经济发展,大家可能对功能糖印象深一些。其实,这些年禹城市在完善工业经济结构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禹城市不但要大力突出发展生物、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更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近年来,禹城市十分重视改造提升纺织、食品、化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
禹城市规模以上羊绒纺织企业已发
展到24家,受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消极因素冲击,纺织产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纺织企业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产业总量面临全面萎缩,急需通过产业转调渡过难关。去年底,中纺科技公司与禹城鲁银羊绒纺织公司合作设立的“半精纺实验基地”挂牌。
“十二五”期间,禹城市将围绕高端装备、生物、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推进羊绒、功能糖、食品等产业良性竞争、抱团成长、规范发展。以转型提升为重点,抓好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禹城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43%,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禹城的发展不是盲目争大、争规模,而重在打造一个高新技术产值占较大比重、传统工业实现突破提升的科学发展的经济格局。
人大代表、德州市庆云县县长 林春元
抓住机遇建设高新项目
2009年,德州市委把庆云列为改革创新示范区,明确要把庆云建成科学发展的试验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庆云基础相对薄弱,要想实现超常跨越发展,必须有超常手段,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庆云抓住了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和山东省发展“黄三角”机遇,建设了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虽然庆云基础相对薄弱,但是
敢于尝试创新,进行高新等大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给庆云带来了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方说,庆云县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实现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县,教育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示范”二字对庆云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下一步,庆云要继续进行改革创新,将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引进高新项目。原有的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
等亮点将继续提升。比方说,庆云县现在是山东省旅游强县,有4A景区一处、2A景区四处,下一步将旅游作为产业来发展,并且按照科技生态城的定位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
“十二五”期间,庆云要继续进行改革创新,力争将经济总量年均提升30%,争取利用5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
人大代表、齐河县县长助理、发展改革局局长 万长生
发展服务业靠两轮驱动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齐河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顺应了德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齐河是德州的南大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将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先决条件。齐河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53:36,在“十二五”末,力争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到43。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实现工业提升。对钢铁、煤化工、浆纸等优势产业,在采取措施节能减排的同时加强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并引进新技术进行整合改造。大力发展新型战略产业,培养五大产业集群,形成市场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未来5年,服务业将实现新跨越,采取旅游和物流两轮驱动的方式。结合齐河的区位优势,让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旅游方面,借助山东国际生态新城,为融入省会经济圈创造条件,同时为济南的北跨和德州的南融战略寻找有力的着力点。
齐河是全国农业百强县,未来齐河将对第一产业进行优化,建设都市农业。面对济南市民对农业方面的需求,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农业生产面积不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