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9日讯 2月8日晚7点30分,随着“咿咿呀呀”的柳琴戏唱腔在临沂市区曹家王庄社区小广场上响起,本报“社区直通车”第二站的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该社区千名居民冒着寒风,近距离欣赏了由临沂市柳琴剧团带来的优秀柳琴戏剧目《王华买爹》。同时,社区居民还对本报社区版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据了解,为传承和保护柳琴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繁荣和发展,临沂市柳琴剧团大力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增加节日喜悦气氛,春节前,经过友好协商,并经曹家王庄社区邀请,本报联合临沂市柳琴剧团决定于2月8日晚到该社区进行演出。
2月8日晚,临沂市柳琴剧团演员们在瑟瑟寒风中,为社区居民上演了《王华买爹》剧目,赢得了现场千余名居民的阵阵掌声。住在该社区的李培忠老人告诉记者:“好长时间没有听到这种原汁原味的唱腔了,今天晚上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好的剧目很高兴,我们很欢迎这种活动多进社区。”
在活动现场,本报记者还与该社区居民面对面,倾听了大家对本报的一些看法。
今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区居民,反映居民心声,解决居民反映的疑难事、烦心事、求助事,本报设置了社区版,并开设了“社区直通车”栏目。为了进一步办好“社区直通车”栏目,本报将继续征集合作伙伴。征集报名电话:8966133,社区聊天室QQ群:55670580,电子邮箱:hansun200413@126.com。
读者的需要才是办报的根本
在本报“社区直通车”第二站活动中,记者零距离与该社区居民进行了交流,倾听了他们的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很多可行性的想法值得我们关注。本报记者整理了部分建议,以飨读者。
曹右芬:根据需要设置栏目
谈到本报“社区直通车”活动时,曹右芬表示这种活动很有必要,因为在很多社区尤其还建社区,社区居民大都文化意识不强、科教卫等知识不足,他们迫切需要这些东西来改变自己。
同时,曹右芬建议在社区版面,多根据社区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设置一些栏目,像各种知识讲座、就业社保等政策宣传。
宋生慧:多关注一下年轻人
在当天活动中,1989年出生的宋生慧说,作为年轻的女孩子,她平时对衣服、娱乐、情感、旅游等方面的报道十分感兴趣。
因此,她建议,应该在做好新闻的基础上,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社区版,既然是贴近百姓生活,就更应该关注各类人群的需要,尤其她们年轻人的一些合理需求。例如可以在版面刊登一些时尚服饰、流行音乐、畅销图书等信息,记者也可以采写有关旅游、就业等方面的稿件,让年轻人在网络之外,感受到一些现实中真切的东西。
“社区直通车”是个双赢平台
谈起本次“社区直通车”活动,临沂市柳琴剧团党支部书记宋兆连和曹王庄社区党总支成员刘建均表示这次活动是大家共赢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柳琴戏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宋兆连表示,流传了200多年、植根于蒙山沂水间的柳琴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陷入“低谷”。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扶持,柳琴戏慢慢开始复苏,但是距再次辉煌仍需很长时间。为了柳琴戏这棵根植于沂蒙大地的梨园奇葩能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想法设法通过举办小剧场、送戏下乡等形式进一步传承柳琴戏。本次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需求。
刘建说,他们社区十分欢迎“社区直通车”活动的到来。举办“社区直通车”是一份报纸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的最直接体现,通过文化、科技、卫生活动进社区,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让其他社区管理者得到一个向先进社区学习的平台。居民与报社记者面对面交流,不仅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且能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家,从而达到积极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总体来说,“社区直通车”活动是一个为居民服务、关注民生非常好的平台。
本组稿件 文/片 记者 韩纪功胡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