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天前的打井开工仪式上,平邑县保太镇鲁埠村的一名村干部当着众人的面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头。但钻头已经钻到了368米处,钻探出的沙砾仍旧是干的,丝毫看不到出水的迹象。
■在半径2公里的范围内,费时两天连续勘探300多个点,也不能确定一个井位。这让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抗旱打井突击队的李海波感到意外,他说:“()很不乐观。”
文/片 本报记者 石念军 胡志英
在几天前的打井开工仪式上,平邑县保太镇鲁埠村的一名村干部当着众人的面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头。但钻头已经钻到了368米处,钻探出的沙砾仍旧是干的,丝毫看不到出水的迹象。
距离西南大旱不满周年,山东正遭遇自1951年全省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无有效降水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大的气象干旱。
特大旱情来临之际,人与大地都在遭受煎熬。
钻了368米仍丝毫看不到出水迹象
见到李海波的时候,他和同事们已经在旱情严重的临沂市平邑县工作了一周。
作为平邑县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的作业单位,他所在的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承担着25口深井的工作。为此,他们专门调集52名技术人员,携带两台分别自美国、意大利进口的国际先进空压钻井机赶来。
2月13日,平邑普降小雪,但折合降水量仅有0.8毫米。
这丝毫不能减轻旱情。平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现业认为,若要缓解眼下的旱情,降水量应达到40毫米才行。根据他们的统计,自去年9月11日以来,截止到2月22日,平邑累计降水量为4.0毫米。
2月21日,李海波和其余5名同事一组,正在平邑县保太镇鲁埠村内一一勘探着可能有水的点位。
两名同事在田野中一路先行,在可能有水的位置上分别插上麦秸;李海波和其余同事搬着笔记本等设备,在几位村民的帮助下,以插好的麦秸为中心,根据物理勘测技术一一核实被初选的点位。
距离他们不远处,一口深井已经开工钻探至368米,但即使这样的深度,钻探出的沙砾仍旧是干的,丝毫看不到出水的迹象。
“地表七八米就有水,但地下水很匮乏。”上述368米的深井本为解决鲁埠村3600多口人的日常饮用水问题,但眼下不得不放弃,重新另寻井位。
368米仍没有水的事实让知情者均不敢相信。鲁埠村支部书记魏新国说,10年前,当地水利部门就确定这里有水。“这10年里,谁都知道这里有水,可就是没有打出水来。”现场另一工作人员则称,该井打到368米,仅燃用柴油已花费了两三万元,打井之难让人难以置信。
这也让李海波和同事们愈加谨慎。在上述深井在368米深处暂停作业之后,李海波和同事们花了两天时间,在田野里徒步行程近10公里,先后勘测点位300多个,仍不能确定哪一个点位确定有水。
有从事了20余年找水打井工作的平邑当地人士称,在此次抗旱中,当地确定了25口井的任务,但在了解被确定的25口井的井位后,他第一感觉就是“恐怕得有一半打不出水来”。
还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武岩村的深井作业为例,2月16日开工,2月21日停钻,设备还未动迁,也就是说,打一口井至少需要5天时间;平邑此次25口应急井的作业,由两台机器负责,在没有其他设备增援的情况下,全部打完这些井至少需要60天。
轻轻一捏,禾苗便如枯草般碎成粉屑
平邑县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而仲村镇武岩村,就是一个没有一亩平原耕地的山村。
武岩村村支书王君臣苦笑着告诉记者,村里全是山岭薄地。平原地区的小麦亩产可破千斤,在这里,亩产过600斤已算不错。但今年,即便是500-600斤的亩产,也将成为奢望。
王君臣带着记者穿越村庄,村西500米就是成片的麦垄。谷雨已过,进入返青时节的麦田,目光所及之处,仍是一溜烟地枯黄。
王君臣掏出随身携带的火柴擦燃,麦苗便一股脑地被点燃。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后,王君臣的脸上一脸无奈,“这还是大垄麦,垄大、土厚,相对更抗旱。”
在连续五个月无有效降雨的极端天气下,单靠简单的耕种技术变化,已不足以帮助当地人靠天吃饭。王君臣与几位村民拔出几棵麦苗,轻轻一捏,禾苗便如枯草般碎成粉屑,“这已不是减产的问题,而是绝产。”
武岩村全村600亩地,只有一处塘坝里有水可供灌溉。但就是这一处小塘坝,目前也远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
王君臣说,即便是正常年份,
水资源也不宽裕,多少村民想着自己打井,但无一打出水来。
“(村民)王君学自恃家在‘涝洼地’,在盖新房子时一心要打井,并且找来了专业的打井队伍……结果一口气打了60多米,一点水也没有。”王君臣说,水没打出来,花费却有好几千块,王君学为此还跟打井队闹得很不愉快。
与2010年西南大旱的“工程型缺水”不同,山东“十年九旱”素与水资源匮乏息息相关。以平邑为例,该县水面面积564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其中,河流面积占水面面积的37.79%。但全县河流面积属季节性河流,受气候因素影响,分丰水期和枯水期,河流水面很难充分利用。坑塘水面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因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季节性蓄水,水资源利用甚微。
“自去年10月份开始,村里唯一的一口饮用水源井,每天只能抽水半小时。”王君臣说,要不是兖矿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下乡扶贫给打了一口井,这些年来,村里800口人的吃水都没着落。但因当时井内只下了不足十米的管道,井壁在历经30年的侵蚀之后已多有坍塌,致使出水量越来越少,一天只能抽半小时左右。
幸运的是,国土资源部启动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后平邑县启动的第一口井,即选在了武岩村。打到188米的该井,眼下已经完成钻探任务,出水量达到了30多方/小时。
“水渠年久失修”待解
在平邑县水利局采访时,记者遇到几位基层村干部前来反映情况、申请抗旱资金。
“(抗旱工作)各级领导都催得紧,我们也在加紧清理、整修
灌渠。”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一处泵站,抽取水库的水后,便能灌溉耕地。但因年久失修,水渠多有毁坏和填埋。同时,泵站的水电泵在2008年失窃,至今也没有再配备。
这位村干部说,重新配备水电泵等差不多需要2万多元,现在村里筹集不了这么多钱,抗旱进度就赶不上。
据了解,平邑县现有1个大型灌区、6个中型灌区、151个小型灌区。平邑县水利局副局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现业说,受益于全省去年年底全部完工的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目前各水库的总体蓄水情况超出往年同期水平。“大旱之年蓄水丰富,这为抗旱提供了极大优势。”他说。
然而,正如上述村干部所提到的“水渠年久失修”,正成为将优势转化为胜势的阻碍。
平邑巩家庄水库为中型水库,得益于去年完工的“除险加固”工程,涉及库容为640万方的该水库,现蓄水564万方,超出往年同期水平。
但巩家庄水库管理所杨正伟介绍,因灌渠年久失修或坍塌或被垃圾填埋,设计灌溉面积为2.33万亩的该灌区,眼下仅能实现灌溉1000多亩。而若灌渠能够全部修复,以现在的水位来说,灌溉1万亩地没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素有“金银花之乡”美誉的平邑县,金银花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6成左右。其金银花种植面积集中于南部山区,当地同样受旱严重。但现在打井队主要集中在平邑北部活动,按照现行计划,南部山区的打井作业尚未开始。
当地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旱情的持续,金银花的交易价格已经开始攀升,“春节之前,还在百元左右,现在已涨到130-140元。”
而如果旱情这样持续下去,金银花价格冲击200元前期历史高价也不是没有可能。
记者22日离开平邑时,鲁埠村的魏新国仍在渴盼新的水源,武岩村的王君臣则已经开始盼着,只要往村西、村东分别铺设2公里的管道,耕地浇灌面积即会大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