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7日讯(记者 张杰) 为缓解持续140多天的旱情,将更多的雨水留在岛城,26日开始,青岛市气象局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首次实施了人工增雨双机作业。据介绍,这两架人工增雨飞机分别为山东省气象局人影飞机“运7”以及由青岛市政府协调北海分局支援的海监飞机“运12”。
“这两架飞机将在天气条件合适时,在空中播撒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市气象台人影办工作人员杨凡介绍。
为更好地开展本次人工增雨作业,承担此次作业飞行任务的“飞龙”公司更是派出了由拥有飞机增雨作业飞行一级起降证、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任务的特级飞行员专门执行此次增雨作业。2月25日下午,增雨作业飞机顺利抵达青岛流亭机场。25日晚6点,全体指挥人员和专家就位后,开始对降雨云系分布及走势以及飞行航线进行精确分析。26日下午,山东省气象局人影飞机“运七”于13:48支援青岛市,飞抵青岛胶南、胶州等区域展开作业,14:50结束第一轮作业。14点11分,“运12”飞机满载着增雨催化剂———干冰和作业人员,迎着浓浓的云雾,从流亭机场起飞,奔赴作业区域。据介绍,此次作业高度在3000米,在增雨条件最合适的平度、莱西、即墨和崂山上空作业后,于15:47返回流亭机场。据作业飞行员介绍,飞机升空后基本都是在雨中飞行,作业效果明显。
晚上,双机进行了第二次人工增雨飞行作业。其中山东省气象局人影飞机飞行作业时间是在20:00—20:55,北海分局的海监飞机飞行作业时间是在22:00-27日00:10。
据杨凡介绍,此次人工增雨作业为青岛市历史上全区性的大规模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全市24个火箭作业点共组织开展了109架次地面火箭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352枚。共组织了8部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开展增雨作业20次。据悉,26日10:10开始,胶州铺集率先开展了此次人工增雨作业,之后其他各区市相继进行增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