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友“北极熊熊”在青岛一网站发帖称,1月份,他在人事部门考试网站报名参加“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填资料的时候按照要求把手机号码填进去了。没想到之后就经常收到污七八糟的短信,什么“职称英语保过班”“职称英语辅导”“职称英语考试资料”,前后有四五次了。而报名之前,他用十年手机了,从来没收到过这样的短信。这让他感到非常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手机号码?
记者采访发现,还有不少市民都有过手机号被泄露后遭遇骚扰的经历。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在青岛某医院生孩子,没想到之后接连收到奶粉、儿童写真影楼推销短信、电话,简直不厌其烦,直到现在还会陆续收到儿童游泳馆以及儿童用品店发来的短信。
家住辽阳路的张先生的经历则更加离谱,最近刚刚买了新车,没想到很快接到电话,对方称:“我是车管所的,按照国家规定你可以享受退税,并且让他务必尽快打某个电话办理。”张先生纳闷之余赶紧给车行打电话核实,车行立即表示这是骗人的,骗子设好了圈套骗取张先生更多信息后骗钱,提醒张先生不要上当。但是对于自己的手机号码怎么会这么快就被这些人知道,张先生感到很不安。
对于频繁出现的手机号码被泄露现象,山东华政律师事务所张玉鹏律师表示,这里面可能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商业利益。目前,已经有不少专门从事手机号码买卖的不法信息公司和个人,通过一定渠道取得客户手机号码信息然后倒卖获利。
不过同时张律师表示,《刑法修正案(七)》中明确表示,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本报记者 刘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