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正君
谚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春天怎么“捂”呢?“捂”多少衣服合适呢?“捂”得全身冒汗也得坚持吗?“春捂”,贵在讲究适度,“捂”过度也有害,易出现“春火”。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春季养肝护肝也是正当时。
“春捂”适度防“春火”
“春捂秋冻”一直是我国民间的一句养生谚语。冬去春来时,人们不要着急脱掉厚衣服,要捂上一段时间;到了秋天,也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要冻上一段时间。这句谚语一直作为很多人春季保健的一个养生原则。
泰安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张再跃告诉记者,立春以后,天气逐渐转暖,穿了一冬天厚衣服的人们急于想把这身厚衣服脱掉。但是春天的气温,前一天可能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让人回到冬日的严寒。“人体要与气候环境相适应,加减衣服也要逐渐适应气候温度的过程,不宜过早过急。”张再跃介绍。
但是,“春捂”也要讲究适度,“捂”过度也会有害,这方面在小孩和老人身上表现较明显。如果孩子整天穿着过厚的衣服或者被很厚的被子裹着,保暖过度,得不到锻炼,就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抗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而且不利于孩子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而老人,在春天一般都开始健身运动,但是如果穿着过厚的衣服进行锻炼,人出汗时,毛孔变大,早春的寒气和湿气就会趁虚而入,老人就容易受风寒影响。所以要在运动前脱衣,运动后要保暖。
张再跃介绍,“捂”主要指衣服应适当多穿一些,被子应适当盖得厚一些,但绝不是越多越厚越好。如果被子盖得很厚、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产生。一般4月份左右,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动人体内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这就是所谓“春火”。
适度“春捂”,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加减衣服。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人们要及时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要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左右最好,等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保肝养肝去“春火”
依据医学记载,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所以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正武告诉记者,人体五脏六腑的运行状态会随着气候节气等环境状况改变。在春天,人体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一些患有慢性肝损害的病人就容易出现乏力、视力不好等症状。而且,因为春季气温升高,气候干燥,在谷雨节气以后,容易出现“春火”现象,人们容易出现上火、湿热、口苦等症状,肝火虚旺。
杨正武介绍,在饮食上要注意调养肝气去“春火”。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蛋、奶制品、动物肝脏等,适当摄入糖类都对肝脏的保健有好处;肝脏对于维生素A、C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天然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取是必要的,这些食物对肝细胞的修补有很大帮助。另外,辛辣、刺激的食物是引起肝火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过量食用。比如烧烤食品、油炸食品,含咖啡因的食品等,饮茶也要适量,在口味上则易酸少甜。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在春季,一些有肝病史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患有脂肪肝、酒精肝的疾病,在用药方面,注意防范可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保肝药品,以促进肝功能。
春季养肝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运动与心态。杨正武主任指出,要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心情保持舒畅,心胸开阔,否则易伤及肝气,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肝病。一方面应遵循固定的生活规律,不要因为忙碌或娱乐而忽略休息。睡眠时间充足,午饭后尽可能休息一个小时,这些都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像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