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据报道,湖北仙桃正斥资3亿多元,筹建“中国体操之乡体育运动中心”。许多家长将儿女送去体操学校学体操,但有9/10的孩子无法进入省队、成为职业运动员。那些被“淘汰”的孩子则有可能无法再适应普通小学的正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的多元化,一向被国人奉为神明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理念受到挑战,“条条大路通罗马”成了支撑人们多元化成才观的思维基础。因为出了四位奥运冠军的缘故,使湖北仙桃有了中国“体操之乡”的美誉,更让李小双体操学校名声大噪。众多孩子被前赴后继地送来学体操,成为当地一道别样的景观。
众多孩子“被体操”,并非孩子们自身的真实愿望,而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和擅自做主。家长对此趋之若鹜的原因:一是奔“奥运冠军”而来;二是被生计困扰。也就是说,家长是把体操学校当作了孩子的“成才摇篮”和“托管之所”。我们关注此事,不仅是因为9/10的孩子将在通往奥运冠军的艰难征程中被“淘汰”出局,更在于被淘汰的孩子将无法再适应普通小学正常生活。也许,湖北仙桃斥巨资筹建“中国体操之乡体育运动中心”,对于提升当地形象和知名度,对于推动体育特别是体操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此举对助长许多家长借体操圆“望子成龙”冠军梦的畸形思维,无疑将有放大和诱导的负面效应。
尽管体校实行半天体操训练、半天文化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似乎有“减负”的“幸福”,但却蕴藏着先天不足的隐患;同时,孩子活泼天真的天性过早地为几乎遥不可及的“冠军梦”绑架,被日复一日的跑步、压腿、倒立、弹跳、平衡等训练“囚禁”。
家长在履行监护责任的时候,必须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以保障孩子正当权益,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否则,不良、偏颇的畸形教育将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走向反面,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终身遗憾。忙于生计更不是家长监护责任放纵和缺失的托词。当下,不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沦为“留守儿童”,“心疼我的儿,不再出远门”,选择就地务工,无疑是教育观念的理性回归和履行监护责任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