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场雪迟到但“给力”
最大积雪深度达13厘米
  • 2011年03月02日 作者:
  • 【PDF版】

    终于迎来一场久违的大雪,摄影爱好者拿起相机拍下美丽的雪景。

    记者 马峰 摄

    本报3月1日讯(记者 孟君 通讯员 杜登荣)受强冷空气影响,自2月28日夜间开始全市普降中到大雪,最大积雪深度达13厘米。

    据临沂市水文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28日傍晚至3月1日早8时,全市累计降雪量为7.6毫米,折合水量1.3亿立方米,最大点降雪量出现在蒙阴县岸堤水库,为13毫米,沂水县平均降雪量最大,平均11.3毫米,临沭县最小,平均降雪量5.7毫米,其它县区在6.0-9.3毫米之间。

    临沂市气象台专家称,市人影办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时机适时作业,从28日下午4时到晚上9时,在全市10个作业点一共发射了63枚火箭弹,这才为当晚的降雪“锦上添花”,让沂蒙大地迎来了一场久违的中到大雪,最大积雪深度达13厘米。

    这场雪为何来得这么突然?

    “明明预报的是阴有小雪,没想到居然下得这么大!”3月1日早,看着地上10多厘米厚的积雪,家住兰山的张先生不禁又惊又喜。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中到大雪,许多市民都有着和张先生一样的感想———“这场雪来得太过突然,太让人意外了!”

    干渴了一个冬天的沂蒙大地,终于迎来了一场如此酣畅淋漓的降雪。在降雪量突然加大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1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临沂市气象台的相关专家。据象专家分析,要产生降雪,需要有冷暖空气交会,还需要有水汽,而此前气象部门观测到的降雪天气条件一直不是特别充分,所以之前发布的常规天气预报中只报了“阴有小雪”。

    “而当晚的降雪主要得力于高空环流形式的调整,同时,当系统移动到临沂地区上空时,移动速度突然缓慢下来,这是此前的监测中未能预料到的。”气象专家解释道。

    “人工增雪”会污染大气吗?

    随着近期接连的降雨降雪,受旱的小麦终于“解渴”了。然而,很多市民在高兴之余,也有了几分担忧———近期频繁的人工增雨增雪,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吗?

    对此,记者咨询了市人影办的工作人员。据介绍,人工增雪就像催化剂,只有在具备降雪的天气条件时进行作业,才可能将雪从很难降下变成容易降下,或者将小雪变大雪。只有当天空有云,云里有小水滴或小雪晶时,人工增雪才能想办法促使雪晶很快长大,并克服空气浮力形成雪花降落下来,却做不到无中生有。一旦晴空万里,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是不可能形成降雨降雪的。

    此外,人工增雨(雪)的催化剂有碘化银、液氮、干冰等几种。液氮、干冰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使用碘化银催化剂会有一定影响。但是使用量非常少,每平方公里为仅0.5克,撒播在上万平方公里的高空,对环境构不成污染。

    2月底突降如此大雪正常吗?

    对于期盼了一个冬天的市民来说,这场降雪称得上一个莫大的安慰。然而,此时已是2月底3月初,立春节气也过去很久了,突然降下如此大雪是否正常?

    市气象台的专家介绍,入冬以来的干旱主要是因为冷暖空气配合不好,雪下不来。降雪对天气条件的要求很高,除了要有冷暖空气,还要有水汽输送,它们还要刚好在上空碰面;空中、地面温度也要适宜等。

    2010年冬季的北方冷空气相对势力非常强,而西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却相对较弱,因此副热带高压的水汽输送作用也非常弱,在强冷空气的作用下,基本上没有在临沂地区形成有效的冷暖空气交会,因而无法形成降水天气。因为这个原因,才造成了沂蒙大地长时间的干旱。

    相反,立春之后,暖湿气流开始活跃,水汽条件也变得较好。所以当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会时,自然为临沂地区带来了良好的降水条件。

    据统计,去年临沂地区曾有过4月份下雪的经历,虽然立春过去接近一个月了,下雪也十分正常。

    本报记者 孟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起天气逐渐回暖
打井仍按原计划进行
抗旱建设不会松懈
最大积雪深度达13厘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