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工“免费公寓”开张13天关门
300个免费床位只住过2人
  • 2011年03月03日 作者:
  • 【PDF版】

    上图:登记表上人员寥寥。下图:免费床位一直空置。  本报记者 侯文强 摄

    本报烟台3月2日讯(记者 侯文强 实习生 李晓慧) 因为住的人太少,烟台一处农民工“免费公寓”2日宣告关门。据了解,由烟台市就业办安排的这处“免费公寓”能为暂时没找到工作的来烟农民工提供300个免费床位,但从2月18日开张以来,仅有两人入住。

    3月2日,活动主办方之一的烟台天虹职业培训学院副院长陈淑娥告诉记者,学院决定停止提供免费床位,因为从2月26日以来,他们连一个咨询电话都没有接到。

    据了解,2月18日,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和烟台天虹职业培训学院联合举办了一项名为“特别关爱”的活动,对来烟台求职但暂未找到住处的农民工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和免费就业信息。烟台天虹职业培训学院为此腾出一栋教师公寓和一栋学生宿舍楼,共300个床位供农民工免费住宿。

    陈淑娥说,活动开始后,他们在火车站、汽车站和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发放了1.5万份宣传资料,并印制了厚厚的登记册等着农民工兄弟入住。但在该校提供的登记册上,至今只有11个人的名字,其中只有两人最终使用了免费床位。

    今年23岁的童奇鑫3月2日仍住在“免费公寓”里,并参加了天虹学院安排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免费培训。童奇鑫告诉记者,他想学一门和汽车相关的技术,正好看到这里提供免费培训,就住了进来。

    “我们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学校。”陈淑娥说,她没有想到“免费公寓”会遇冷。

    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曹作文表示,他们组织此次免费住宿活动的初衷,是希望为来烟找工作的农民工提供便利。如今活动遇冷,他认为,这说明如今盲目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据记者调查,面对“免费住宿”的好事,多数受访者反而多了一分疑虑。

    免费住宿为啥遇冷

    受访者大多心存怀疑

    对于只身闯天下的外出务工者来说,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可谓“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为啥在烟台市就业办和当地培训学校联合组织的这次活动中却遭到冷遇呢?除了主办方的宣传仍显不足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3月2日,决定停办活动后,烟台天虹职业培训学院总结了一份材料。其中一点指出:“农民工的信息不再封闭,加之各级劳动部门的宣传,农民工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招工信息,像以前那样盲目出来打工的人几乎没有。”

    陈淑娥告诉记者,他们曾在火车站等打工者聚集的地方做过调查,基本上每名农民工离乡前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即便是个别没有找到工作的,也大多投靠老乡、亲戚等,盲目离乡打工的越来越少。

    烟台市就业办副主任曹作文说,现在是企业招人难,农民工找工作容易。年后企业用工紧张,在烟台招不上人来,不少企业直接将招聘会开到了农民工的家门口。

    在此次组织的免费住宿活动中,烟台天虹职业培训学院也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求职信息。陈淑娥说,现在农民工非常抢手。他们接待的一名咨询者、来自荣成的刘伟光,咨询当天就被推荐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据统计,活动开展的13天里,共有70人前去咨询,其中37人当天就找到了工作,根本不必住在学校安排的公寓里等待就业。

    当然,外出打工者警惕性渐高,对“免费”心存疑虑也是一方面原因。

    “会有这样的好事?不会是骗人的吧?”2月18日的活动现场,一名农民工面对宣传单,就对“免费住宿”产生过怀疑,他害怕这种所谓的公益活动是培训学校的骗钱把戏。

    3月2日下午,记者随机采访了参加本报“农民工求职服务周”活动的10名农民工,其中7人明确表示“不相信”,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人“将信将疑”,需要看看信息来源才能决定;只有1人“相信”,并愿意前去看看。

    本报记者 侯文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工“免费公寓”开张13天关门
办离婚手续卡了壳
超载车跟错队“主动”受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