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利 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好的黄道吉日,河虾们选在这天“分家”,喜鹊们选在这天为自己的鸟巢“上梁”。父老乡亲们为了图个吉祥,都喜欢在这一天里去“推头”(理发),美其名曰:“图的是‘龙抬头’的口气儿!”同时,休眠了一个冬季的“生灵”们也从此开始“出蛰”活跃起来。特别是蝎子、蚰蜒、长虫(蛇)等毒性很强的生灵们就更加猖獗起来。为了预防被蝎子、蚰蜒、长虫等毒虫们无故伤害,很多地方便有了炒“蝎子爪儿”的传统风俗习惯。
其实,所谓的炒“蝎子爪儿”,就是炒豆子。先是把各种生豆子煮熟,晾干,再撒上一点盐及一些带香味儿的配料,在热油锅内干炒,这便是香喷喷的“蝎子爪儿”。据传说,把炒熟的“蝎子爪儿”吃掉后,蝎子、长虫、蚰蜒等毒虫就无法乱跑,随处蜇人、伤害人了。
“二月二,炒‘蝎子爪儿’,大娘婶子给一把,吃了东家尝西家,和和睦睦是一家”。这是孩子们喜欢唱的顺口溜,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之间,在“二月二”这天都习惯于相互赠送、品尝“蝎子爪儿”。
长清家乡的“二月二”,还有“剪纸鸡”的民间风俗。因为蝎子、长虫、蚰蜒等毒虫都特别害怕鸡,所以家乡人便用剪刀剪出花花绿绿的大公鸡和老母鸡,并剪一些蝎子、蚰蜒、长虫等小动物叼在鸡嘴里。当年物质贫乏,买不到彩纸,所以剪“纸鸡”的原材料主要是废旧的烟盒纸。说是这些挂在屋内、贴在墙上的“纸鸡”可以镇住蝎子等各类毒虫。
最有意思和令我难忘的则是“二月二打灰囤”了。小时候,我见过爷爷打“灰囤”。天刚蒙蒙亮,爷爷就早早地起床,盛上早已备好的满满一大簸箕草木灰,先是围着房子撒着草木灰转一大圈儿,这叫“二月二打囤———围得好”。紧接着,爷爷便在院子里撒上四五个大大的圆圈儿,再在各房间里的地面上撒上灰圈儿,这便是“灰囤”。还在“囤子”内放上些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五谷杂粮及1分或2分面值的硬币等。爷爷说,这些粮食粒儿和硬币象征着粮满仓,钱满囤。这种“民俗风情”是人们的美好向往,他们真诚地盼望着风调雨顺,粮钱满囤,年年有余,日子甜甜,有个好收成。
如今,每到农历“二月二”,乡亲们依然保留着有意义的传统“节目”———“打灰囤”的习惯。不过,“灰囤子”里的“内容”却变了花样。原来的“硬币”变成了“大票子”,当初的“粮食粒儿”也变成了“科技法制书籍”或刊载着“新农村建设规划”及“中央一号文件”的“报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