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 2011年03月05日 作者:
  • 【PDF版】

    王晓东来到杨家坡镇西石牛村看望105岁的王开莲老人。

    王晓东:做的比说的多

    王晓东,沂南县一位普通的公安民警,在部队时参与过大兴安岭救火、1998年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奔赴北川县援川5个月,援川期间,他岳父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父亲又身患癌症住院,但他将赴灾区的责任放在首位,将思念亲人的悲痛隐藏起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回家……用他的话说,“援川经历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灭火、抗洪,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

    2月22日上午,记者一行在沂南县杨家坡镇派出所见到了王晓东。一身警服,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说话谦虚有礼,但眼神却特别坚定,典型的沂蒙汉子,这就是36岁的王晓东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94年12月,王晓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并在部队一直服役到2005年10月。11年的军旅生涯让王晓东时刻谨记军人的责任:保家卫国。

    入伍第二年4月份,王晓东就参加了大兴安岭灭火抢险。在大兴安岭那片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中,王晓东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救火抢险,累了就在零下十几度的帐篷里眯上一觉。连续一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的透支体力,让他年纪轻轻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

    1998年,王晓东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又和战友们一起到了松花江抗洪。冰冷的江水中,他一站又是5天,就是那一次,他右肩受伤骨折。说起这些经历,王晓东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当时我是一名军人,我就要用军人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国家为灾民减轻损失,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岳父身患绝症,他依然奔赴援川前线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震动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幕幕凄惨的场面,揪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沂南县公安局张庄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王晓东每天都关注着灾情的变化,7月中旬,山东省公安厅组织民警援川,他毅然报了名。

    王晓东的岳父当年5月初查出肺癌晚期,经过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几个疗程的治疗后没有效果,医院放弃了治疗,后来癌细胞扩散,老人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已经卧床两个多月,靠吸氧和输液维持着生命。

    而王晓东的岳母血压高,根本不能长期在医院劳累,妻子孙海霞只有姐妹两人,妹妹刚生了孩子,无法照顾老人,妹夫干个体经营,经常出门到外地,也无法每天照顾老人。作为女婿,老人从入院检查到确诊,一直到后来病情恶化、卧床不起,都是他在跑前跑后,忙里忙外。

    “所以报名后,所长找我谈话,问我现在的家庭情况能走得开吗。我虽然决心要去,但心里也很忐忑,怕家人阻拦,到医院跟妻子和岳父说这个事,没想到病榻上的岳父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岳父是老党员,也是饱经风霜的退休老干部。我还记得老人说‘去吧,在家里也帮不上忙,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去了要好好干,不用牵挂家里。’当时我就知道,以岳父当时的病情,可能很难坚持到我完成任务后的团聚,结果,那一别,也真成了永别。”王晓东黯然地对记者说。

    当时妻子孙海霞回家后,一边默默流泪,一边为丈夫收拾行装。王晓东说:“我出发后,妻子带着7岁的儿子住在医院里,照顾着岳父,我感激亲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父亲身患绝症,他仍坚守在抗灾阵地

    2008年7月27日,王晓东一行40人作为山东省援川工作先遣队,首批乘飞机开赴四川。28日凌晨,抵达绵阳,简单休整4个小时后,驱车赶往北川县公安局报到。

    王晓东说:“没去四川之前,看到电视上的画面就很震动,在从绵阳到北川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很黑,透着远处的灯光隐约看到,在崎岖不平的路两边,到处都是倒塌的楼房,到处都是匆忙的身影,还有遍地瓦砾和满目疮痍。那一刻,是心灵的震撼,当时我就决定,完不成任务决不回家。”

    “让我没想到的是,工作刚十多天,8月11日,就得到父亲得了食管癌的消息。当时我就懵了。”王晓东说,得到父亲癌症住院消息时,他正在和其他队员一起在县城卡点执勤,一直到中午吃饭时,战友看他心不在焉,一问才知道他父亲又住院了。

    战友就给山东省公安厅带队的领导汇报了他的情况。晚饭后,组织决定,给王晓东特批15天的假期,让他回家看望父亲。但思考了一夜后,12日一早,他就向领导汇报,不回家,坚持工作。

    “父亲生病还有我弟弟在家里,他能安顿好,我回不回来都一样,对病情没任何帮助。而当时北川急需救援人员。当天中午父亲在医院打电话叮嘱我不要回去,说家人都在,凡事有医生照顾。”王晓东说,紧接着,8月14日,岳父走完了他61岁的生命历程。这一次,他一直忍着,没有给任何人说,在连续的几天时间里,两位老人的事让他夜夜失眠,满心内疚。

    王晓东说,父亲确诊后在济南住院治疗。但是高昂的手术费,加上住院、生活、医药等费用让他们一筹莫展。原本就不多的积蓄,在岳父病重住院期间,已经全部花光了,还欠下了很多外债。“当时多亏了我的领导和同事,他们一起给我凑钱,两天凑了两万多元钱,并亲自送到济南的医院。8月21日,父亲成功地完成了食管上段切除手术,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

    帐篷里办公,经常一夜不合眼

    “我们当时到达北川县公安局后,与其他8名战友,被分配到驻扎在北川中学原址的曲山派出所工作。当时住的地方,无手机信号,无供水、供电,吃饭要到一公里外的镇上一农户家去吃,上厕所要到500米外的一临时搭建的卫生间,日常用水要带水桶到4公里外的擂鼓自去拉。”

    王晓东说,他们住的临时搭建板房就搭建在北

    川中学小操场上,离北川中学倒塌的三座教学楼废墟只有10余米的距离,操场曾停放过500多具师生的尸体。北川中学共2800人,幸免遇难的1200人,还有约1100余具尸体仍掩埋在废墟里。“七至十月阴雨天气多,下完雨一出太阳,浓烈的尸臭味就散发出来,就会有防化部队前来消毒。持续的高温多雨和蚊叮虫咬,加之简陋

    的住宿条件,很多救援人员都得了湿疹。”

    在北川工作时,王晓东与其他援川队员每天早上8点开始,到北川县城、任家坪板房区巡逻,维护曲山派出所辖区的社会治安,同时徒步调查村居,落实核查人口。在北川的5个多月里,他所在的小组一共拘留了430多人,其中最多的一天拘留27人。“这些人每天晚上经过审讯后还要送到

    绵阳处理,一天下来,睡觉最早也在22点左右,经常是一夜不睡。”

    他在北川县工作的5个多月里,有记录的余震总共经历了约200余次,

    其中6级以上的余震2次,4级以上的地震69次。

    遭遇泥石流,他心里只想到救百姓

    9月24日凌晨3时许,王晓东与其他援川队员们正在睡梦之中,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两名惊惶失措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到派出所报警,泥石流把他们的房子冲垮了,村里已经死了好多人,位于曲山镇任家坪村西山坡上还有近800名群众被困在山上。

    听到这个消息后,队员们想向上级汇报,但泥石流冲垮了道路、通信和电力线,手机没有信号。

    王晓东与队员们决定,与派出所当时的值班人员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向山上走去。在任家坪村西山坡一处濒临坍塌的民房内,队员们救出了一位83岁的老人,据老人讲,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雨。随着时间推移,被围困的群众一个接一个地被营救出来。当最后一名群众被成功解救的时候,时间已经是9月24日下午4点多了。

    “当时冒着大雨在山上走了整整13个小时,没吃饭没休息,渴了就喝雨水。事后大家才后怕,泥石流随时发生,我们很可能也会全部被埋在里面。由于泥石流造成通讯等设施中断,一直到25日下午3点多,我才给妻子发了条短信,那时才知道,泥石流发生后,电视报道了,画面上北川中学一直在泥石流中,妻子联系不上我,就和儿子一起在电话边守着。”

    援川归来,全心奉献在治安一线

    经过5个多月的工作,灾区情况稳定,难民基本都进了安置点,灾民的心态也趋于平和。2008年12月24日上午,王晓东所在的援川工作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回家后,看到老父亲消瘦了很多,原本130多斤的体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瘦得仅有100多斤,面色也大不如从前,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老父亲本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眼泪也流了下来。2010年8月份,父亲病情复发,也离开了我们。”

    援川结束回到家后,王晓东继续在张庄镇派出所默默工作。2009年5月,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称号,并记二等功。2010年年底,他到沂南县杨家坡派出所任副所长。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王晓东每天调解着各种纠纷,处理着各种案件,抓捕犯罪分子。偶尔还会出去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心声,了解各村的治安状况。沂南县杨家坡派出所所长陈西伟告诉记者,王晓东不太爱说话,做的事情比说的话多。

    本报记者 张希文解玉洁 实习生 孙蒙蒙

    大义临沂人短信评说

    上期“大义临沂人  把‘扫街’当事业去追求”见报后,读者们发来短信进行评说:

    155*****461:很佩服黄念慈,每天竟然要跑七八十里路工作,我以后一定不乱扔垃圾,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

    139*****20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念慈小妹是我们最美的“城市美容师”!

    158*****923:平凡的岗位同样能铸就不平凡的人生,我们都要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186*****873:每位临沂市民都要为创建文明城市、大美临沂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能光靠黄念慈她们的工作。

    130*****898:黄念慈的工作责任心太强了,但也要多注意身体啊,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

    看了“大义临沂人”的感人事迹后,您有何感想和评论,请发送手机短信至短信平台,或发送电子邮件,让我们一起来共议“临沂大义”,评说人间大爱。您的来信将在本报择优刊登。

    移动、联通、电信用户,请发送“210短信内容”(限70个字符)到106285322(资费0.5元/条,不含通信费);电子邮件请发送至dyly2011@163.com.

    本报记者解玉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