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剪子巷栏目面向省城市民,说百姓的事,拉百姓的理,或雅或俗,嬉笑怒骂,已是众多读者茶余饭后的一道评弹小菜。为充分表达市民的声音,从即日起,每周一推出剪子巷特别栏目—杠子头。“杠子头”是筋道的硬火烧,“杠子头”是倔强不屈的一根筋,“杠子头”是张扬个性的脱口秀。“杠子头”紧盯省城热点,每周一个话题,有事没事,杠得好就是好事,有理没理,说出来就是真理。欢迎广大读者和市民参与,来稿信箱:qlwbjzx@163.com QQ群:107866225。
本期话题:你怎么看待植树节。焦点对峙:植树节种树是否越来越作秀
NO
每年种一棵,一生下来就是几十棵。每年去看一看,看着自己的树成材,心里就有成就感。百年后我们离去了,我们的树还活在世界上,给后世的人们果实或阴凉,清新着未来的环境,那大概是我们对自己最好的纪念。 ———孙葆元
栽下一棵树,可以乘凉、遮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在人口越来越多的城市,树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少了,无论高楼林立的商街,还是机器轰鸣的工厂,人与树的距离越来越远,久而久之,生活在城里的人栽棵树也就成了一种奢侈,即便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来临,好多人也是与树无缘,看来,植树节还是应该有。
———袁俊浩
设立植树节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树立爱护树木和环境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人们就要积极履行植树的义务,即使不能亲手去植树,也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爱绿、护绿,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增添美丽的绿色。 ———程占新
有时候,形式还是必需的。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很低,改变这种状况,一个是要保护林木,另一个就需要加大植树力度。单单靠人们自觉栽树,毕竟是有限的。人们会从形式上去植树,全国数亿人都去搞这个形式,每个人都栽下一棵半棵树,总量也是很可观的。因此,我们说,植树节还有必要搞下去,形式主义的栽树也应该搞下去。
———李洪嵩
城市的植树节内容该充实、该延伸了,植树节不该仅局限于种多少树了。植树的任务可由政府、园林部门以及那些热爱公益的社团去完成,而我们大多数市民可做些与环保有关的工作。
———程兆强
又到了植树的时候了,还是希望单位能组织职工到植树的区域去植树,不为别的,只为能给省城的后花园增添一点绿色,能为净化省城的空气做点有意义的事。
———李玉美
YES
不必大呼隆全民植树,形式主义害死人,最终成活率才是关键所在。市民的主要义务,应该转向日常对树木的爱护。从这层意义上说,植树节倒不如改成“爱树节”。 ———林荣耀
人山人海挥锹铲土植树场景又来了。但令人困惑的是,每年花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植树造林,大都是“年年披绿不成荫”。甚至植树节成为某些人做表面文章以求创造政绩、追求轰动效应的工具,让人痛心。 ———张洪雷
植树时一般是“上面一杆旗”,“下面几台摄像机。”树还没来得及种,炒作就先抢风头。领导讲一段意义“深刻”的话,在挖好的树坑前象征性地栽上几棵树,下面就镜头“强拍”。然后“溜之大吉”,这种树,不植也罢。 ———张颂华
每年这个时候,植树活动也会扎堆,就连小学生也落不下,但多少都存在商业气息和作秀嫌疑,可以这么说,植树节成了“植树劫。” ———钟倩
植树现场人头攒动,笑语欢声。领导不可谓不重视,群众不可谓不积极,场面不可谓不宏大。然而有些群众把植树当成一种硬任务和硬指标。由于后续工作跟不上,让人难免产生植树有应景和作秀之嫌。 ———孙华锋
与其成群结队扛着树苗去植树,还不如老老实实把我们这个城市的绿化搞好,城里的绿色已越来越少了。 ———孙建伟
买树苗、挖坑、浇水、栽种,好一通忙活。结果怎样呢?十天半月以后,树苗都变成枯树枝了。植树不是善始善终,而是虎头蛇尾,甚至成为作秀的秀场。如此一来,枯木逢春也只能是空欢喜一场。
———石洪开
植树节过后,种下的树苗如何呢?成活率多少呢?植树节只是政绩表现的一种形式,植树节失去了植树的意义,植树节是植树的一种悲哀。
———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