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晓云:8年献血7800毫升曾获全国无偿献血银奖
  • 2011年03月07日 作者:
  • 【PDF版】

    文/本报记者 张金东

    23年,24小时,7800毫升,一组看似毫不相干的数字,却恰如其分地勾勒出张晓云入职以来的工作和生活轨迹。她是一位血站护士,也是一名常年坚持无偿献血的志愿者,8年时间里,她的献血量累计达到7800毫升,等于将自身体内的血液换了两遍。2009年,她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银奖的荣誉。

    23年>> 护士生涯,心里很踏实

    1988年,注定是张晓云一生的转折点,刚从德州卫校毕业的她,放弃了家里为她安排好的机关工作,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护士职业,来到一家医院当起了护士,并且一干就是23年。

    谈及当初的选择,张晓云无怨无悔:“当初邻居和亲戚们都不理解,家人更是坚决反对,但我还是喜欢这个工作,为别人服务有一种成就感,心里很踏实。” 

    在其他人看来“脏、累、差”的护士工作,张晓云干得有声有色。一位曾经与她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这样评价张晓云:“性格非常柔和,特别有耐心,她有种天生的亲和力,医院里的病人都愿意让她来照顾。” 

    1993年,由于工作出众,她被调至德州市中心血站工作,开始了与血为伴的日子。

    24小时>> 随时待命,责任更重要

    进入血站后,张晓云仍然从事护士工作,最先从一名采血护士做起,先后在采血科、供血科、制备科、成分科等多个科室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已经成为一名典型的老血站人。 

    “与在医院伺候病人不同,每天面对众多的献血者,很容易被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所感动。”她说,医院里的生离死别很常见,自己内心也时常受到痛苦的煎熬。 

    “在医院里护理的对象是固定的,在血站就不同,全市11个县市区的几十所医院临床用血都由血站提供,相对来说服务面更广,对象也不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及时提供安全、合格的血液,直接关乎病人生死,责任也就显得更重。”张晓云说,所以平时的工作也就至关重要,按时足量采集到足够的血液,然后还要化验、制备,再到供血,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否则就白忙活了”。  

    从进入血站那天起,在张晓云的日程安排上,假期与工作日、白天与晚上的概念已经模糊,“说不定会出现什么突发状况,要随时待命。”就在本月2日凌晨1点多,陵县人民医院紧急求救,一名产妇需要RH阴性O型血,因为需要解冻和洗涤,张晓云与其他两名同事连夜赶到血站,为产妇备足了血液。在她的日程里,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

    7800毫升>> 坚持献血,全家总动员

    作为一名血站护士,在做好日常本职工作的同时,张晓云还是一名献血积极分子。从2003年第一次献血算起,8年时间她已经累计献了7800毫升血液。在2009年度全国献血表彰大会上,她获得了银奖的称号。 

    在她的带领下,全家3口都成了献血积极分子。2010年10月,当血站出现了用血最为紧张的时刻,她的老公汪有起动员起了单位的同事,30多位爱心同事献血12000毫升,如今,汪有起已经连续5年不间断献血。女儿汪梦瑶去年刚满18岁,在妈妈张晓云的感染下,同样开始了无偿献血。

    在张晓云的献血本里,记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献血的日期及数量。她笑着说:“今年我的献血量就能达到金奖的标准,在我退休之前,还能再拿个金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00张电影票半天预订一空
张晓云:8年献血7800毫升曾获全国无偿献血银奖
10县市被确定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
开业
优惠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