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李文鹏 刘红杰
3月9日下午,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医改”新闻发布会,在梅地亚中心举行。在9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尽管有7位记者得到了提问机会,但问的问题大多集中在现有政策层面,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医改热点话题几乎无人涉及。会后,不少媒体同行发出“不解渴”的感叹。
9日下午2:30,发布会如期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等一起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从这一阵容上,就能判断出此次新闻发布会的“重量”不同以往。
离新闻发布会还有一个小时,梅地亚新闻中心会场的坐椅上已坐满了中外记者。翘首以待的记者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医改热点问题,希望能从几位部委负责人那里得到解答。
可等到新闻发布会开始,得到提问机会的几位记者的发问,却让在场的其他记者颇感失望。
“为了推进医改,中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困难、缓解压力?”
“根据医改方案,2009年到2011年,各级政府的新增投入应该是8500亿元,中央政府的投入应该是3318亿元。现在两年过去了,请问这个投入落实的情况怎样?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的预算大概又会是多少?主要会用于哪些方面?”
这样的政策话题,尽管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但仍很难满足其他媒体同行的需要。他们纷纷举手,希望能得到机会,问出更为具体的热点话题。
“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从120元提高到200元,这个幅度很大,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在目前较低的筹资条件下,如何才能做到较高的保障水平,如何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这是7位有机会提问的记者中,向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的唯一一个问题,但这与公众期待的“公立医院改革”等医改热点解读相去甚远。
还有两位记者向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抛出的问题,都是围绕孙志刚曾任职副省长的安徽省医改而问,对于全国性的共同关注话题并未涉及。其余的问题,也几乎全部集中在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医保投入等类似政策层面的话题上。
公众关注度高的“公立医院改革”、“医生多点执业”、“大医院看病难”等均未涉及。发布会结束后,很多媒体都表示这场发布会“太不解渴”、“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