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9日讯(记者 周锦江通讯员 崔德文 崔冬玲 于康健)针对一些乡村小学规模小,“一师代多课”的现象,寒亭区近日下发“红头文件”,决定在全区启动小学教师“走校”制。
今年36岁的王玉婷是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从本学期开始,她的工作日程发生了变化,每周一、三、五在本校授课,周二、周四则要到就近的常疃小学和魏家小学给这里的孩子上课。对王玉婷的工作考核将由这三所学校共同完成,年终考核成绩取各“走校”学校平均分。成绩直接与评优、绩效工资挂钩。因为需要往返于三个学校之间,区里会给她补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寒亭区约有三分之一农村学校因为规模小,无法配备专业的音体美老师,而是由别的任课老师“代劳”。部分学校还出现一个老师代11门课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一个老师带两门课每天也需要备课三个小时以后,如果代11门课,备课质量可想而知。
寒亭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牟继春说,寒亭区52个农村小学和4所城区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老师总量约为百人,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小学中无法配备各个科目的老师,让所有的老师都流动起来,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据了解,在寒亭区固堤街道流河小学、仲寨小学、北王小学、高庄小学、大口小学、常疃小学等12所小学,“走校”的教师有9名,几乎每个老师都要同时辗转于3所学校之间。
寒亭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希成认为,“走校”既能把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专业的知识带到薄弱学校,也使这些老师在“走校”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