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个班同上体育“抻不开身”
烟台多数中小学推行“体育一小时”,只是场地紧张已成普遍现象
  • 2011年03月10日 作者:
  • 【PDF版】

    9日,在华侨中学,不少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在个别学校的体育课上,不少男孩子玩纸牌。

    本版文/片 本报记者崔岩 李婵娟

    随着“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

    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政府也曾力推“阳光体育一小时”,如今的烟台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情况如何?9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虽有“一小时”,但体育老师普遍偏少

    “早在几年前,烟台已经实施中小学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计划,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可以达到。”9日,芝罘区教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体育课进行基本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进行体育趣味活动,这两项加在一起,能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至少40分钟的锻炼时间。”该工作人员介绍,再加上大课间时间30分钟,学生每天的户外体育锻炼肯定能达到1小时。同时,很多学校还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交谊舞、韵律操、校园舞等户外活动。

    “锻炼时间都能保证,但锻炼质量上不去。”芝罘区教体局这位工作人员坦言,由于各个学校本身存在一定困难,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锻炼质量上不去。

    “体育老师配备少就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由于体育教师的配备与政策的实行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一个阶段才能实现操场、教师与中小学生身体锻炼时间的契合。

    华侨中学的孔老师告诉记者,该校的体育活动课一般都由文化课老师兼任,由于他们不懂专业的体育知识,平时的教案都是由体育老师代写,写完之后再由文化课老师执行。

    多个学校存在“人多场地小”的尴尬

    9日下午2时40分,在烟台十四中教学楼前的空地上,5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因为人多,活动空间少,有的班级只能绕着其他班级转圈跑。记者采访发现,烟台十四中锻炼场地不足的情况在各个学校中并不是个例。

    “就我们这个操场,最多的时候,有7个班同时上体育课。”指着学校操场,华侨中学的孔老师介绍说,目前学校操场长70米,宽40米,一个班一般有四五十人,最多时上体育课的学生有300多人。“这么多的学生同时在一起,很难有序地进行大范围的体育活动。”

    养正小学副校长王恩强告诉记者,养正小学有110年校史,全校现有1100多个学生,但操场的面积一直不够大。“

    操场根本不能容纳所有学生同时运动。”王恩强说,目前,上体育课的学生在操场中心,上体育活动课的学生只能在操场外围进行小范围的游戏活动。

    对此,芝罘区教体局有关工作人员坦承,目前,几乎全市中小学都面临着学生多而体育场小的问题,虽然运动时间绝大部分学校都能保证,但运动量没办法提上去。

    “运动量少了,当然就很难达到让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该工作人员说。

    考虑安全因素,体育活动项目多求稳妥

    9日下午,凤凰台小学操场上,几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记者注意到,体育老师先是带领学生们进行跑步、做体操等运动,十几分钟的集体活动后,学生们便开始自由活动了。

    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无外乎扔沙包、踢毽子,甚至是聊天、玩纸牌。记者注意到,校园里以往常见的单双杠、铅球、吊环等项目现在几乎消失了,只有几个篮球架孤零零地立在操场上。

    “我们也是怕小孩子们出什么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单一,除了经费不足以外,担心孩子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前,有个学生在跑步时被后面的学生绊倒,不小心磕伤,由于事情发生在校园里,学生的家长追究学校责任,学校为此垫付了一笔不菲的医药费。

    “孩子都爱动,对那些铁质的健身器材肯定感兴趣,但是如果在没有老师监管的情况下玩儿,肯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养正小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体育课主要以跑步、健身操、跳绳为主,体育活动课以“老鹰捉小鸡”、跳绳等纯娱乐性的游戏为主。

    中高考面前,花一小时锻炼显得挺奢侈

    记者在9日的采访中了解到,保证孩子每天“玩”的时间固然好,但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体育一小时”还是受到了不少学生及家长的排斥。

    “我们也愿意去运动运动,出出汗,身体好了,学习效率也高。”初四男生小李告诉记者,虽然知道锻炼的好处,但对初四冲刺阶段来说,每天拿出一小时锻炼是件很“奢侈”的事。“就是体育课,很多同学也都找理由请假留在教室学习。”

    今年上初二的孙恒,一米七四的个头,却有近170斤的体重。“我也很热爱运动,但是每天的时间都被课程和作业占满了。”孙恒告诉记者,平时的课外作业大概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连他最喜爱的篮球赛都难得看上一回。

    孙恒还告诉记者,学校每天的活动时间只是机械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就算是体育课,也多是简单枯燥的达标项目练习,没有丝毫的乐趣,根本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小时”体育活动要求。

    类似的窘况在不少孩子身上都存在。记者采访了十几名中学生,近10名学生都认为自己无法真正做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专家观点

    “每天一小时”关键在于落实

    “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样的小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国家真正重视了!”9日,谈及学生锻炼的事,烟台市政协委员李光亮高兴地说。

    李光亮告诉记者,十年前,他曾经提交一份《关于在有条件中小学校增设乒乓球设备的提案》,当时,烟台教育部门的答复是“没有文件可依”。“在应试教育下,学校长期缺乏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素质教育。”至今,李光亮仍觉得这是个遗憾。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都剥夺了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机会。”李光亮说,以往的素质教育中,“每天一小时”往往落不到实处,总是被学习时间挤占掉。

    “政府工作报告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出具体的量化规定是好事,但这一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和坚持。”李光亮认为,“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能仅停留在“玩一玩、动一动”的层次上,应规范教学内容,配齐师资力量,同时提供经济保障。“希望能真正把体育锻炼的时间还给孩子。”

    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管锡基对此深有感触。“只会读书,成为书呆子好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更聪明、更有朝气。”管锡基认为,素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做起,身体健康是基础。

    “以前有几个孩子近视?打针吃药更少见。”已是71岁高龄的张祖华,有着30多年的教龄。在其眼中,如今的孩子体质下降,除了学校原因外,与交通工具改进、家务劳动减少等都不无关系。

    新闻背景

    “每天一小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教育部多年前就曾经提出过。全国中小学生健康水平堪忧,保证体育锻炼时间至关重要,此次将“每天一小时”具体量化的“小事”写进代表国计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证明国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个班同上体育“抻不开身”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