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风景——拉大板车
  • 2011年03月10日 作者:
  • 【PDF版】

    资料片

    文/孙瑞

    现在大概上去四五十岁的人都能记得,过去莱阳运输业风靡一时的小地排车,可谓是主宰整个运输业市场。三十多年前,由于处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运输在过去可谓凤毛麟角,再加上交通道路不畅,严重制约和影响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当时莱阳向外运输的苹果、莱阳梨;外地运到莱阳的煤炭、木材、钢材、面粉、油料等,大多是通过火车运输,由此莱阳火车站拉地排车营生应运而生。

    拉排派车莱阳人昵称“拉大板车”。拉地排车的人一般都是三四十岁的壮汉,这些人大多都是城郊的农村大队的运输队的成员。记得七九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莱阳城通往火车站唯一一条道路上,当时叫莱冯路(后来八四年莱阳撤县设市改为五龙路)活跃着一群拉地排车的农民,他们把直径一米以上的原木、大桶油、煤炭、白糖等物资,从火车站往城里拉,每个人大约装在地排车物资上一两千斤,这些农民,光着脊梁,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腰里挂着一个军用水壶,弯着腰,赤着脚,吃力地像老牛耕地一样,一步步往前挪行,汗水不时地吧嗒吧嗒地往地上滴,拉一道,流一路,非常辛苦。物资拉到城里后,这些农民就自己用手把物资卸下来,然后再回去拉第二趟。

    往回返的时候,他们发明出既省劲又快速的办法,就是把地排车的两个带轴轱辘,往中心轴前挪一米左右,由于地派车平衡失调,所以他们就骑坐地排车的前面,一开始跑几步,然后两脚抬起,地排车靠着惯性,向前滑行十几米,然后,一只脚放在下面,一敲腿一滑行,一敲腿一滑行,农民们嘴里还不断哼着小曲。当时由于好奇,我不停地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好笑,从中也分享到他们的喜悦和快乐。

    我们单位原来叫国营莱阳县糕点厂,计划经济时期,面、油、糖等所有物质,全部国家调拨,由于单位没有汽车、拖拉机等,每年都是几千吨原料,而运输的这些原料的大部分全靠拉地排车的农民人力拉卸。这些农民,力大无比,一个人就能把200斤一包的赤糖(又叫古巴糖)搬在地排车上;把一桶花生油运用自如地装卸运输。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们就坐在树荫下,揭开自带的饭盒,拿出来玉米饼子、煮地瓜什么的,就着大葱、大蒜,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有一次,我单位有几位拉猪油的农民,在卸货的时候,油桶盖子由于没有盖紧,溢出部分猪油,他们用手摸着猪油往嘴里舔吸,然后用玉米饼子粘着流出的油,吃着很香很香。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拉地排车的时代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现在改革开放30年来,莱阳市各行各业日新月异,运输业可谓是嬗变。如今交通发达,火车、汽车、物流、配货站遍及城乡,汽车数量有当时的十几辆,达到现在的几十万辆。运输业的发达带来市场的繁荣,今天下树的莱阳梨,明早就到了北京、上海居民的家中。

    拉地排车这道昔日风景,更像一本尘封多年发了黄的旧挂历,翻开时使人流连忘返;酷如一壶珍藏多年的美酒,让人打开时醇香可口,难以忘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风景——拉大板车
小山村的路
夜谈
大哥Ⅲ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