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少伟
孔凡斌是一位司机,家住如意集团宿舍,今年40岁。9日中午,记者见到这位痴迷于根雕艺术的社区达人时,他正寻思着下一个根雕的主题。
在孔凡斌的家里,本不大的客厅放着二十多个根材,长则两米多,短则二三十厘米,做好的龙、凤等根雕艺术品栩栩如生。“这些根材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很难得。”孔凡斌告诉记者,他有些朋友在江苏,也喜欢根雕艺术。有时,想好一个主题,就会和朋友沟通;如果有合适的根材,就运输过来。
“一个根雕艺术品的成功,‘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选材很重要。”孔凡斌说,往往,越是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材质越坚韧,造型也更奇特。城市或农村拆迁的地方,也常有意想不到的优质根材。为了得到上好的根材,孔凡斌有时间就去爬山,沂山、青山、九仙山等都是他常去寻材的地方。
“很多上等的根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孔凡斌看着一个“牛”的根雕艺术品说,这是樟木,两年前,驾车路过一个乡村的地头时,远远地看它像个牛。停下车来,把它弄回家,经过几道程序的雕刻,才成了现在的艺术品。
在孔凡斌家的阳台上,放着一个“众人起舞”的根雕艺术品,看着活泼生动、惟妙惟肖,每个人都有动态之美。“除了取材难外,一件好的根雕作品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孔凡斌告诉记者,依据根材原有的形态定义主题,根据主题创作,用砂布打磨、用刀雕刻,直到满意为止。
“根雕艺术品,重要的是神似,尤其是动物或人,看着要有生命力。”孔凡斌看着摆放在客厅里的一件感觉要腾飞的白马说。为了做好这件根雕作品,孔凡斌通过电视、网络、图册等研究马的神态和动作,最终才有了这件成功的艺术品。
明年是龙年,孔凡斌打算做几件龙的根雕艺术品。“选材、加工,一件根雕作品的制作有时要三四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孔凡斌告诉记者,雕刻时间长了身体也很累,但听着雕刻时发出的沙沙声,像一首悠扬的乐曲,所有的烦恼都没了,只有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