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西湾的 “造船狂飙”(上接B01版)
  • 2011年03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林建亭表示,目前中国船舶业一半以上的船用主机是进口的,尽管造船接单已是世界第一,但造机能力远远不足,面临主机配套与造船产能脱节的现象。“造船能力大,造机能力小,我们成立合资公司正是为解决此问题。”随着几大船舶巨头入驻海西湾,作为大船“心脏”的发动机自然会需求倍增,这也正是林建亭所在公司落户于此的原因。目前公司一期100万马力的产能已经投产,二期规划将扩展至350万马力,随着产能扩张整个产值也将达到40亿-60亿元。

    “中国传统造船业分布在三个地方:最北面的大连基地,中间的上海基地,南端的广州基地。海西湾从‘小破湾’,到现在国内造船业新基地,假以时日,这里将以第四极的姿态,赶超前三极。”孙晓辉对此信心百倍。

    船用发动机只是船舶配套的一部分,据丁颖新介绍,目前围绕海西湾造船厂的需求,已经有生产甲板机械、柴油机曲轴、电气控制、锅炉及压力容器等多家船舶配套企业进驻,整个船舶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海西湾现代化综合造船基地呼之欲出。

    海西湾担纲“大造船”烟台、威海成“两翼”

    海西湾已经起飞,而作为山东造船业的两翼,也整装待发。海西湾成为山东造船业的龙头,烟台蓬莱和威海则成为山东这艘大船的两翼,山东造船业将在“十二五”驶入深水区。  其实,海西湾造船基地只是山东船舶工业的一个缩影。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点评道,经过“十五”、“十一五”发展,我省的船舶工业由过去单一造船,逐步发展成为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及配套业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记者从省国防科工办了解到,201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船舶企业达到127家(其中造修船7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销售收入515亿元、利润36.1亿元,分别是2005年3.2倍、3.3倍、3.6倍。5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16.2倍。“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2010年青岛、烟台、威海这三大造船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占全省的63%;实现造船完工量294万载重吨,占全省的98%。

    “‘十一五’期间,中小船舶、海洋工程、船用动力及原材料作为四大优势产品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群效应。”省国防科工办船舶产业管理处调研员董文照告诉记者,海洋工程装备正成为山东船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交付自升式海洋钻(修)井平台4座,各类工程船舶近40艘。2010年10月,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交船仪式,标志着中国已打破新加坡、韩国企业对高端海工产品的垄断。

    相比“十一五”期间在批量造大船等方面的高举高打,山东船舶“十二五”将在重点领域进行深耕。对此董文照调研员表示,“十二五”期间山东船舶业将在豪华游艇、绿色动力、先进通导航、远洋渔船四个工程方面进行集成创新。“豪华游艇做工精细,附加值高,正越来越代表船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省目前也正力求引导企业在该领域进行突破。”董文照介绍说,目前青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与渤海轮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签署了《豪华邮轮研发项目合作备忘录》,拟利用五年时间研发制造国内首艘豪华邮轮,目前已顺利启动。

    “随着我省造船业驶入深水区,我省正逐步建设成为环渤海船舶工业基地和世界造船‘金三角’地带(日本、韩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西湾的 “造船狂飙”(上接B01版)
无标题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