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情偶寄
诗歌入菜味更香
  • 2011年03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戴永夏  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吃上很是讲究。一道好菜,不但要好看好吃,色香味俱全,而且含蓄蕴藉,富有诗意。有的菜,本身就是一首生动形象的好诗。因为这是菜与诗的完美结合,所以古人称之为“诗菜”。

    说到“诗菜”,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明末清初的一代才女董小宛。她的闺著《奁艳》,就是诗菜合一的典范。她烹制的名菜,有的既是美味,又是美诗。比如她的“菊花脆鳝”,盆中的鳝丝亮丽溢黄,这便是“翠菊依依醉寥廓”;而“鸡火鱼糊”中的层层汤波,分明是“春水一江闹秦淮”……真是诗也风流,菜也风流。多少浓浓诗情,尽在一菜中。

    然而,限于董小宛的特殊身份(她是“秦淮八艳”之一),能吃到和看到她的“诗菜”的人毕竟很少,因而影响也十分有限。真正让“诗菜”走向世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是那些民间烹饪大师的“杰作”。

    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叫“推纱望月”。这道菜用鲜香无比的川南竹荪做“纱”,用鸽蛋做“月”,用母鸡、鸭子、猪排骨、火腿棒子骨配以姜、葱、盐、绍酒熬制的高级清汤做“湖水”。将这些原料烹好后盛放在精美的盘子里,使美色、美形、美质、美味、美器巧妙地融为一体,盘口成了一个典雅的“窗口”,窗口上“轻纱”朦胧,窗外清清的“湖水”中倒映着皎洁的“秋月”和婆娑的修竹,这就逼真地演绎出《西厢记》中的名句:“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彩云何在,月明如水照楼台”……

    川菜中还有一道名菜叫“荷包鱼肚”。这道菜技艺要求高,制作亦费时。它完全是按当地民歌《绣荷包》的寓意制作的:将鱼肚发制得柔韧如布绸,再将细嫩的鸡茸贴在鱼肚上,做成荷包的造型。然后以刀为“针”,用发菜、丝瓜、冬菇、泡红辣椒等原料为“线”,在“荷包”上绣出各种色彩绚丽、形态生动的花草图案来。这道菜色香味俱佳,一看到它,便会想起《绣荷包》的唱词来:“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

    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是烹制“诗菜”的高手。有一次,他家来了几位客人,他想招待他们吃饭,家里却只剩下6文钱了。他的妻子犯了难,他却说好办好办,如此这般……他让妻子用两文钱买韭菜一把,两文钱买豆腐渣一团,再用两文钱买冬瓜一个;还从门前柳树上掐下一把柳叶,从鸡窝里掏出两个鸡蛋,然后如法烹制……菜做好后,妻子每端上一道菜,蒲松龄都先报出菜名来:

    第一道菜是清炒韭菜,上面铺着两个蛋黄,他说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道菜是焯好的柳叶撒上细盐,围一圈儿蛋白,他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三道菜是清炒豆腐渣,他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飘着冬瓜刻的小船,他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朋友们饶有兴味地边听边吃,感到这“诗菜”既新鲜,又有趣。在这里,他们不但吃到从未吃过的“美味”,还受到诗的陶冶、情的温暖……

    不知是不是受了蒲松龄的启发,近些年,北京也推出了一个新的菜系———“诗菜”。这“诗菜”开始只有四道菜,全是按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诗意做的。

    第一道菜是“月落乌啼霜满天”:在碎碎的刨冰中,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情景如同“南国霜天同色,明月独照乌啼”。盘子周围还摆放了一些鲜果蔬菜,犹如一幅深秋风景画。 

    第二道菜是“江枫渔火对愁眠”:将鲍鱼做成蟹形,放在萝卜雕刻的“江枫桥下”,以渲染深秋气氛(俗谓“秋风起,螃蟹肥”)。桥下还泊着一艘萝卜雕刻的“小船”,“船”上点着小蜡烛,边上摆两条黄鱼,相对而眠,渲染出朦胧的睡意。

    第三道菜是“姑苏城外寒山寺”:用糕点、甜羹、水果雕刻出的“苏州城”及城外的“寒山寺”,栩栩如生。

    第四道菜是“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大盘中停放着一艘萝卜雕刻的“船”,“船篷”用无锡酱排骨做成,“船舱”内载着一道名叫鲜辣什锦的菜,另配一罐江南八味煲汤。当你用勺子将汤盛到碗中时,所发出的清脆“当当”声,就是“夜半钟声”了。 

    据说推出这四道“诗菜”的酒店还特意聘请了原苏州小小得月楼的厨师进京献艺。为了将这种饮食文化发扬光大,“诗菜”的创制者们还在进一步钻研唐诗宋词,从中寻找可以进行美食操作的诗歌,以烹制出更加精美的“诗菜”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植一棵树于心中
拥有两种人生的女人
诗歌入菜味更香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